10月27日,网曝歌手林俊杰在结束江苏镇江演唱会后,因感冒前去医院输液,后疑似医院工作人员公开叫卖林俊杰输液后的注水包和针头,还有网友称注水包和针头“已经被歌迷拿走了”。28日凌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声明称,此事系医院工作人员追星,拍摄林俊杰就医后的医疗废弃物视频、照片并发朋友圈,被他人转载利用。目前,涉事工作人员已被撤职。(10月28日 澎湃新闻)
据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官方微博辩称,林俊杰所用的医疗物品并未流失。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医护人员随手发布的一条朋友圈、一条微博,都可能泄露患者的各种信息。
其实,名人在医院被泄露隐私已是屡见不鲜。2018年8月9日,林更新就诊北京某大医院,进行鼻中隔手术,但手术还没开始,他的麻醉安排就连同当天手术室其他八个患者的信息一同被一名麻醉医生泄露在网上,导致其遭到“私生饭”侵扰。而同样身为明星的乐嘉、谢霆锋、吴亦凡等人都曾遭受过类似医院泄露个人隐私的事件,出于名人效应,他们包含个人隐私的信息流传速度快、个人收到干扰程度大。但我们也不禁思考,明星如此,是不是普通人的隐私也很容易被外人得知?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措施是否真的完善、落实到位了呢?医护人员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是不是有待加强?
泄露患者隐私权,可能会给个人带来骚扰和困惑,一些患者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疾病一旦为人所知,可能会对患者的精神与自尊造成损害,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2016年就发生过艾滋病人信息大规模泄露事件,保密承诺的破坏重创了我国艾滋病防控的制度。一旦保密承诺的可信度降低,利益受损最大的年轻群体会率先退出我国的艾滋病防控体系,他们很有可能选择不检查不治疗,扩大全社会的疾病流传和传播风险,这影响的是公共大众的安全。
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第三十七条规定: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职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我国的法律制度明确保护病人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力,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可是隐私权的泄露往往与缺乏人文关怀的医院环境有关,比如很多家医院病人的病历卡赫然挂在床头;由于医疗资源受局限,病人和家属以及候诊人不得不拥挤在一间病房中,病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诉说自己的隐私;建立的病人信息的电子档案若有漏洞,一经泄露,就能使用无数次,但是患者很难知晓。另外,隐私权对大多数人的侵扰程度不足以让人们引起重视。比如有网友称,在医院生孩子,前前后后接到了很多护理的推销电话;妇科门诊走廊里公然坐着许多男性探视者或家属,令人心里不舒服。现实情况复杂多变,维护患者隐私权的道路仍然艰辛漫长,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医院要积极作为,一要改善医疗环境,比如设置更多独立的空间保护隐私;科学设置候诊区域,让病人按照挂号顺序有序入室。二要设置动态的医护人员信誉评价管理系统,监督评价医疗活动。对于医疗服务者来说,要增强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未经患者的同意绝对不向外人泄露患者信息;实行人性化服务,比如涉及隐私性疾病的病历卡可置于枕头下、抽屉中,既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又维护患者隐私。
维护患者隐私之路道阻且长,期待更多细则与条例出台,也希望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识深入医护人员心中,也能进入平凡大众的心里。不要再让泄露病人隐私成为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的绊脚石,让医院公德、有尊重、有关怀。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