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是如何诞生的?

2019年10月17日 10:50   来源:东方网   江德斌

  10月7日对外开放的重庆大学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文物,然而14日一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引发文博界巨大反响,该报道称“吴应骑教授捐给重庆大学的,竟然是几百件赝品,而重大耗资数百万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赝品博物馆?”一位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表示,从这些公布的藏品看,“绝大多数已经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重庆大学已成立工作组,对此事进行核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10月16日《成都商报》)

  重大博物馆耗资670万元建成,收藏了数百件藏品,这才开放几天,就被人揭开“画皮”,却被网友揭露是“赝品博物馆”,这个脸可丢大了。从网文爆料的内容,结合其他网友的反馈意见,赝品情况基本属实,令重大博物馆陷入尴尬境地。这件事不仅涉及到捐赠者的诚信,也关系到重庆大学的名誉,引发公众关注整个捐赠过程的合规性,必须将此事调查清楚,还原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

  据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吴应骑教授向重庆大学博物馆捐赠藏品超600件,涵盖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等。而且,吴应骑教授曾公开宣称“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此前,重庆大学邀请国内14位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专家对拟捐赠的藏品进行评估,与会专家称“吴应骑藏品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体系完善,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符号,部分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学研究价值,拟捐赠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价值。”

  这就奇怪了,吴应骑教授本身就是“精于鉴赏,喜爱书画和瓷器”的专家,重大又邀请了业内专家鉴定评估,按说已经把好了关,最后却闹出了赝品博物馆的幺蛾子,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文物鉴定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鉴赏经验,可十多位专家都没看出赝品,眼力还不如一位普通的文物爱好者,就不能不令人生疑了。

  据博物馆权威专家称,建博物馆有严格的专业标准,比如接受捐赠必须要过文物鉴定关,因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必须是经得起推敲,如果鉴定是赝品,一般不会接受;如果有收藏家坚持把整体收藏捐赠博物馆,而且其中含有赝品,那么赝品在展出时会进行学术标注,或者作为一种参考资料。由此可见,重大博物馆在文物鉴定环节,存在很大的漏洞,专家没有完全把住关,未能将赝品挑出来。

  文物鉴定行业里的水太深了,此前就有媒体曝光,部分专家信口开河,随意给文物断代、定价,甚至于拿钱说话,将赝品吹嘘成“国宝”,乱开文物鉴定证书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物鉴定丑闻屡屡发生,那么结合赝品博物馆事件,很容易令人产生联想,质疑参与此次鉴定的专家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是否达标了,有没有利益勾兑的猫腻?显然,要把这些细节查清楚,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重庆大学“赝品博物馆”是如何诞生的?

2019-10-17 10:50 来源:东方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