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把“代经济”做成无厘头经济

2019年10月09日 06:28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从前只知代购、代跑腿,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连吃火锅、去健身都不用“事必躬亲”了。据了解,以“代服务”为主的各类跑腿平台已步入大众视野,二手平台上的各类娱乐服务也应运而生。对于日益流行的“代经济”,网友们评价不一。业内专家称,“代经济”属于“懒人经济”范畴,虽使部分人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但也不提倡过度依赖。

  古典意蕴的“代经济”,说白了,属于劳动分工。“找代者”可能是没能力、没时间,或者干脆因为懒,需要有人替自己干某件事,恰恰对方有能力、有时间,乐于提供相关服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完成一次“代经济”,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传统“代经济”之妙,在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比如,对于初来乍到大城市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来说,要是有一位熟悉医院情况与就诊流程的专业人员陪诊,无疑将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就诊过程更快捷、更顺利。有人就发现这个商机,成立了陪诊公司,专门给外地患者提供相关服务。

  之所以在“代经济”前冠以“古典”“传统”之类的词语予以限定,皆因时下越来越多的“代经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脑补都补不出来。就像吃喝、健身、追女朋友,这些不是应该本人亲力亲为的事吗,怎么还可以请人代劳?出钱让别人代吃、代喝,然后告诉你某种食品、饮料的口感,意义何在?有句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道理再简单不过。可以说,那些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代经济”已经呈现无厘头化倾向。

  不过,无厘头化还不是“代经济”最糟糕的——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搞笑的“代经济”不可能走得很远,我们不妨一笑了之,越轨行为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人们常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些“代经济”就有越轨之嫌。一是冲击道德底线,就像“代追女神”服务,人又不是猎物,岂能由别人“代追”、追到了交到你手上?感情需要双方付出,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别人横插一杠,算咋回事?这类业务有违公序良俗,也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二是挑战法律红线,像代骂、代报复、代考、代写论文等。不论骂人、打人,还是替考作弊,严重的话都是违法行为,这种“代经济”要不得。

  “代经济”要不要管?发轫之初,为行业发展计,让这匹“野马”多跑一会儿是可以的,但当其体魄越来越壮且有越跑越远的风险时,就必须把它拉回到正轨上来,规范发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别把“代经济”做成无厘头经济

2019-10-09 06:28 来源:广州日报

  从前只知代购、代跑腿,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连吃火锅、去健身都不用“事必躬亲”了。据了解,以“代服务”为主的各类跑腿平台已步入大众视野,二手平台上的各类娱乐服务也应运而生。对于日益流行的“代经济”,网友们评价不一。业内专家称,“代经济”属于“懒人经济”范畴,虽使部分人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但也不提倡过度依赖。

  古典意蕴的“代经济”,说白了,属于劳动分工。“找代者”可能是没能力、没时间,或者干脆因为懒,需要有人替自己干某件事,恰恰对方有能力、有时间,乐于提供相关服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完成一次“代经济”,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传统“代经济”之妙,在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比如,对于初来乍到大城市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来说,要是有一位熟悉医院情况与就诊流程的专业人员陪诊,无疑将带来极大的便利,让就诊过程更快捷、更顺利。有人就发现这个商机,成立了陪诊公司,专门给外地患者提供相关服务。

  之所以在“代经济”前冠以“古典”“传统”之类的词语予以限定,皆因时下越来越多的“代经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脑补都补不出来。就像吃喝、健身、追女朋友,这些不是应该本人亲力亲为的事吗,怎么还可以请人代劳?出钱让别人代吃、代喝,然后告诉你某种食品、饮料的口感,意义何在?有句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道理再简单不过。可以说,那些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代经济”已经呈现无厘头化倾向。

  不过,无厘头化还不是“代经济”最糟糕的——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些搞笑的“代经济”不可能走得很远,我们不妨一笑了之,越轨行为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人们常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些“代经济”就有越轨之嫌。一是冲击道德底线,就像“代追女神”服务,人又不是猎物,岂能由别人“代追”、追到了交到你手上?感情需要双方付出,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别人横插一杠,算咋回事?这类业务有违公序良俗,也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二是挑战法律红线,像代骂、代报复、代考、代写论文等。不论骂人、打人,还是替考作弊,严重的话都是违法行为,这种“代经济”要不得。

  “代经济”要不要管?发轫之初,为行业发展计,让这匹“野马”多跑一会儿是可以的,但当其体魄越来越壮且有越跑越远的风险时,就必须把它拉回到正轨上来,规范发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