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怕被讹”难能可贵

2019年09月29日 10:39   来源:东方网   王军荣

  9月25日,河南新乡辉县一名八旬老人骑三轮车摔倒受伤,脚部受伤流血不止。上班途中路过的好心人刘福波上前把老人抱到路边,帮忙清理伤口并拨打120。老人称当时摔倒后坐在路边近1小时无人帮助。刘福波表示之前扶过一位老奶奶结果被冤枉还挨了打,但帮人不应该怕讹,不要想太多,先把人救了再说。(9月28日《澎湃新闻》)

  老人摔倒,近1小时无人帮助,可刘福波却是挺身而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福波曾经因为扶老人被冤还挨了打,这次他仍然不怕被讹,还称,帮人不应该怕讹,不要想太多,先把人救了再说,这实在难能可贵。

  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不是个别。被讹者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这给许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一些人一旦被讹过,往往不敢再去做好事了,毕竟澄清事实要费时费力,有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撞倒老人而吃哑巴亏。再次遇到摔倒的老人,也就会犹豫不决,甚至假装没看见,而有的人则是害怕了,虽然以前没有遇到过,但这次扶老人,可能就被讹上了。这或许就是近1小时无人帮助的原因。

  其实,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虽然时有发生,但从比例来看,是极少的。在现实中,恩将仇报的老人很少。为了打消救人者的顾虑,一些老人当场就说,我有医保,不会讹人。退一步说,即便是被讹了,最终还是会水落石出的时候。当下,城市中遍布摄像头,还有当时现场会有“路人”目睹,愿意站出来作证的人不少。而法律上也在支持做好事者。《民法总则》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被俗称“好人法”的出台和实施,在法律意义上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保驾护航。

  “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这已经达成共识。一旦真有老人讹人,往往会遇到声势浩大的谴责,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受到诸多的抵触,因此,被讹的可能性和风险均大大降低。的确,如果曾经因为做好事被讹过,往往难以走出阴影,会有诸多的想法,这可以理解。但要战胜讹人者,不是靠不去扶摔倒的老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也有可能在某一天会摔倒,这需要别人来帮助我们,如果长时间无人帮助,这是很危险的事,说不定,摔倒的老人因为延误救治而失掉宝贵的生命。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要战胜讹人者最好的法宝就是不怕被讹,先救人再说,将心被心,被救的老人有多少是没有道德的,是会恩将仇报的?

  不怕被讹的人多了,社会的正气也就更盛了,想要讹人的老人只会越来越少,扶起摔倒老人也就会成为最顺理成章的事。扶起摔倒的老人,本不该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本不该有任何的风险。战胜讹人,唯有靠不怕被讹,我们都该是不怕被讹的哪个“正义者”。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不怕被讹”难能可贵

2019-09-29 10:39 来源:东方网

  9月25日,河南新乡辉县一名八旬老人骑三轮车摔倒受伤,脚部受伤流血不止。上班途中路过的好心人刘福波上前把老人抱到路边,帮忙清理伤口并拨打120。老人称当时摔倒后坐在路边近1小时无人帮助。刘福波表示之前扶过一位老奶奶结果被冤枉还挨了打,但帮人不应该怕讹,不要想太多,先把人救了再说。(9月28日《澎湃新闻》)

  老人摔倒,近1小时无人帮助,可刘福波却是挺身而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福波曾经因为扶老人被冤还挨了打,这次他仍然不怕被讹,还称,帮人不应该怕讹,不要想太多,先把人救了再说,这实在难能可贵。

  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不是个别。被讹者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这给许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一些人一旦被讹过,往往不敢再去做好事了,毕竟澄清事实要费时费力,有的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撞倒老人而吃哑巴亏。再次遇到摔倒的老人,也就会犹豫不决,甚至假装没看见,而有的人则是害怕了,虽然以前没有遇到过,但这次扶老人,可能就被讹上了。这或许就是近1小时无人帮助的原因。

  其实,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讹,虽然时有发生,但从比例来看,是极少的。在现实中,恩将仇报的老人很少。为了打消救人者的顾虑,一些老人当场就说,我有医保,不会讹人。退一步说,即便是被讹了,最终还是会水落石出的时候。当下,城市中遍布摄像头,还有当时现场会有“路人”目睹,愿意站出来作证的人不少。而法律上也在支持做好事者。《民法总则》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被俗称“好人法”的出台和实施,在法律意义上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保驾护航。

  “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这已经达成共识。一旦真有老人讹人,往往会遇到声势浩大的谴责,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受到诸多的抵触,因此,被讹的可能性和风险均大大降低。的确,如果曾经因为做好事被讹过,往往难以走出阴影,会有诸多的想法,这可以理解。但要战胜讹人者,不是靠不去扶摔倒的老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也有可能在某一天会摔倒,这需要别人来帮助我们,如果长时间无人帮助,这是很危险的事,说不定,摔倒的老人因为延误救治而失掉宝贵的生命。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要战胜讹人者最好的法宝就是不怕被讹,先救人再说,将心被心,被救的老人有多少是没有道德的,是会恩将仇报的?

  不怕被讹的人多了,社会的正气也就更盛了,想要讹人的老人只会越来越少,扶起摔倒老人也就会成为最顺理成章的事。扶起摔倒的老人,本不该有任何的后顾之忧,本不该有任何的风险。战胜讹人,唯有靠不怕被讹,我们都该是不怕被讹的哪个“正义者”。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