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从分配就业到双向选择,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选择到基层就业,从谋求稳定就业到在创业天地里自由奔跑,重点群体就业稳中有进、创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就业服务保障日趋完善,推动中国就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发展之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劳动力市场日趋完善,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这样说,“更稳定的工作”正托举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速换挡、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依然庞大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一直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日趋优化、统筹城乡就业进展显著、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合理,取得了骄人成绩。数据表明,1949年,全国就业人数只有1.8亿人,2018年,增加到7.8亿人,增幅达329.1%,高出同期全国总人口增幅1.7倍。回眸70年,这是一份亮丽的就业答卷。对此,国际劳工组织点赞中国就业政策,认为中国经验是“现代就业理念、世界各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最好结合”。来自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就业”表现在全球63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首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发布报告称,“生产率增长及高水平就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就业成绩单的全线飘红离不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力驱动。概而言之一句话,创业热潮的喷薄而出和创新活力的充分涌流,使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正不断显现。特别是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以来,短短数年时间,我国创业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劳动者通过努力成功创业,对就业贡献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全国日均新设企业1.8万户,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大量涌现。目前,我国众创空间数量达55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4000家,创业投资机构逾3500家,为“草根创业者”解决难题。
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面临更加复杂而艰巨的就业任务,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对此,2018年年底以来,中央明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并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一系列稳就业措施出台。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各项政策措施的多管齐下,亿万百姓赖以谋生的“饭碗”必将越端越牢,生活必将越来越甜美,心劲儿也必将越来越高。(南方网李建)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