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2019年09月10日 07: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涛

  央行日前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活水”已较为充沛,接下来金融机构要努力克服顺周期性,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金融业有着很强的顺周期性,金融因素与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效应极易引发二者“共振”,最终导致实体经济过度波动。从中长期来看,这一金融机构的典型特征,会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现象产生的过程中,既有企业层面整体经营指标恶化、信用违约风险上升等外部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相对僵化,难以适应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适时调整等内部动因,一定程度导致信贷准入门槛设置偏高、客户经理展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上过于看重抵质押物等传统信贷经营惯性,降低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增加了存量信贷结构调整的难度。

  克服金融机构顺周期性,要从金融机构内外两方面着手,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首先,顺应周期波动,适时调整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尽管顺周期性并不完全是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内部考核机制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影响不言而喻,需要从动态调整内部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增加对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的考核权重,拉长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周期,根据客户经理专业能力和经验赋予不同程度的经营灵活性,减少对传统重资产抵质押物的依赖,增加新型轻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熨平信贷投放顺周期波动,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进一步增加企业层面信用增级的支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具有强外部性。信贷准入门槛客观上要坚持一定的标准,不能无原则降低,防范金融风险高度聚集和金融腐败滋生,避免放大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金融“活水”充沛,而将金融“活水”顺利引流到急需资金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除了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外,还非常需要信用增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大幅减少信贷供求匹配时间,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外部激励。从地方政府层面看,有必要统筹使用各项政策扶持基金,有效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减少政府干预,从信用增级角度扩大政策支持的辐射和覆盖范围。

  第三,切实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门槛设置偏高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推广来减缓化解。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了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将地方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统一汇集到平台,为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评估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内部数据整合利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在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的同时,可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开发涉及信用风险评估的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提供给中小型金融机构使用,提升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经营能力,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克服顺周期性 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2019-09-10 07: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