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对“碎片化阅读”的抵御

2019年09月05日 10:48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新学年,由教育部统编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与新高一学生见面。语文新教材增加“整本书阅读”单元,学生须阅读整本《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语文新教材在全国13个省数百所学校开展试教,收集到一线教师1000多条反馈意见建议,并据此做出部分修改。(9月4日《北京日报》)

  在今年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自成单元,这在高中统编教材中属于首次,引起了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此也可见教材编写者对于倡导“整本书阅读”的高度重视。而在笔者看来,“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提出,背后其实有着教育和社会的双重背景,也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的题目更多了,出题的方式更灵活了,所选择的阅读材料也更广泛了,这样一来,如果学生没有广泛的阅读量,没有通过阅读培养起来的对文字、文章、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很难应付得了这样的考察的,更别说考试得高分了。虽然应试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客观事实,但是通过应试教育来引导阅读,效果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当学生和家长知道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学习和考试成绩,必然会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对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国民图书阅读率,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笔者更想从社会角度来看待“整本书阅读”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能够耐下性子好好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除了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极大占用了当代人的时间和精力之外,即便是有限的阅读时间,也更加倾向于“碎片化阅读”。

  而“碎片化阅读”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阅读的内容碎片化,段子流行、鸡汤文肆虐、养生文章受追捧,看似人人都在阅读,但是这样的阅读价值和意义很小。二是阅读的内容虽然是经典作品,但都是经过提炼、删减、阉割过的。这一点和前段时间流行的“知识付费”有很大关系,很多“知识付费”的经营者把一些经典作品进行高度浓缩、提炼,然后当做商品贩卖给消费者,很多消费者觉得自己花个三元五元,花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很划算,但这很真正的阅读完全是两码事。

  早就有人说过,真正的阅读,尤其是那种想通过阅读得到收获、获得帮助的阅读,必须读“原著”,读“大部头”才行,而“碎片化阅读”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从这角度来说,高中教材倡导“整本书阅读”,客观上就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抵御,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乃至在社会上倡导一种更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对“碎片化阅读”的抵御

2019-09-05 10:48 来源:东方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