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香港社会热议“紧急法”,这是积极的

2019年08月30日 08:32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会见媒体时被问及是否会动用“紧急法”,她没有否认相关传闻,而是表示,政府有责任为了尽快止暴制乱使用香港法治的手段,包括法律。她同时表示,这一定是依法办事,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近日香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公开表示,当香港进入紧急情况及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可以宣布实施“紧急法”,无需经过立法会审议。

  一些法律人士认为,“紧急法”是特首和行政会议通过法律手段止暴制乱的“尚方宝剑”。他们解释说,特首和行政会议可以依据“紧急法”做出宵禁、临时关闭示威者联络使用的社交网站、实施逮捕和驱逐出境等行动。

  法律人士尤其指出,可以依据“紧急法”发布不得在示威时蒙面的禁令,这个解读尤其引起舆论的注意。近来一些暴徒越来越猖獗,蒙面施暴增加了事后依法追究他们的难度。法律人士强调,不得蒙面的禁令将把施暴者晒到众人的眼睛和各种镜头之下,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我们认为,探讨动用“紧急法”是香港社会朝着依法止暴制乱迈出的正确一步。香港尚有打击暴乱可以使用的更多法律资源,把它们激活、调动起来,不仅可能起到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贯逻辑,让止暴制乱坚定走在法治的轨道上。

  围绕“紧急法”的话题近日在香港迅速热起来,折射出香港局势已经难以用通常治理手段加以控制的严峻现实,对“紧急法”可能发挥的作用出现了急迫需求。香港特区政府和警队一直很克制,希望当前的乱局能够软着陆,如果说特区政府真是出现了援引“紧急法”的考虑,一定是万不得已。

  应当说从香港广大市民到特区政府,都不曾想过有需要认真权衡是否动用“紧急法”的这一天。极少数丧心病狂的暴徒不断升级作恶,把局势强行逼到了要评估是否应做出这一抉择的地步。这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悲剧,同时也一定意味着那些人的个人悲剧。

  和平示威在香港是合法的,香港最大的示威按警方评估有几十万人参加,但那些参加者绝大部分并没有违法。以身试法的只是极少数人,他们其中一部分从事了较轻微的暴力活动,然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暴力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严重破坏香港法治的同时,也在摧毁自己的人生。

  那些人把自己变成了暴徒,并且做了愚蠢的命运赌博。他们不可能赢了有国家无限支持的香港法治秩序,这一秩序今天受再严重的挫折,也必将最终恢复。但他们拿什么赎回自己的人生呢?鉴于暴徒中不少是很年轻的人,我们真的为他们感到痛心和惋惜。

  试图用加码暴力来重塑香港法律对犯罪的态度是不切实际的。香港法治是国家兜底的,它不是一群人使一把力气就能加以改变的。悬崖勒马是那些人为自己止损的唯一办法,一意孤行、破罐子破摔是愚蠢的困兽犹斗。香港不可能永远乱下去,恢复秩序是迟早的事,谁能够比更极端的暴徒早一点停止作恶,就会有一分相对的主动性。

  还没有被深度裹挟到暴力活动中的激进示威者更要及时醒悟。走出牛角尖,把暴力活动停下来,则海阔天空。别做了极端反对派政治野心的炮灰,更别做美国同中国战略博弈的炮灰。看看香港紧贴着中国内地社会,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点连美国都不敢质疑。大家都应该用脑子思考,别做充满情绪的皮球被别人拍来拍去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环球时报:香港社会热议“紧急法”,这是积极的

2019-08-30 08:32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星期二会见媒体时被问及是否会动用“紧急法”,她没有否认相关传闻,而是表示,政府有责任为了尽快止暴制乱使用香港法治的手段,包括法律。她同时表示,这一定是依法办事,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近日香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公开表示,当香港进入紧急情况及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可以宣布实施“紧急法”,无需经过立法会审议。

  一些法律人士认为,“紧急法”是特首和行政会议通过法律手段止暴制乱的“尚方宝剑”。他们解释说,特首和行政会议可以依据“紧急法”做出宵禁、临时关闭示威者联络使用的社交网站、实施逮捕和驱逐出境等行动。

  法律人士尤其指出,可以依据“紧急法”发布不得在示威时蒙面的禁令,这个解读尤其引起舆论的注意。近来一些暴徒越来越猖獗,蒙面施暴增加了事后依法追究他们的难度。法律人士强调,不得蒙面的禁令将把施暴者晒到众人的眼睛和各种镜头之下,起到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我们认为,探讨动用“紧急法”是香港社会朝着依法止暴制乱迈出的正确一步。香港尚有打击暴乱可以使用的更多法律资源,把它们激活、调动起来,不仅可能起到效果,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贯逻辑,让止暴制乱坚定走在法治的轨道上。

  围绕“紧急法”的话题近日在香港迅速热起来,折射出香港局势已经难以用通常治理手段加以控制的严峻现实,对“紧急法”可能发挥的作用出现了急迫需求。香港特区政府和警队一直很克制,希望当前的乱局能够软着陆,如果说特区政府真是出现了援引“紧急法”的考虑,一定是万不得已。

  应当说从香港广大市民到特区政府,都不曾想过有需要认真权衡是否动用“紧急法”的这一天。极少数丧心病狂的暴徒不断升级作恶,把局势强行逼到了要评估是否应做出这一抉择的地步。这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悲剧,同时也一定意味着那些人的个人悲剧。

  和平示威在香港是合法的,香港最大的示威按警方评估有几十万人参加,但那些参加者绝大部分并没有违法。以身试法的只是极少数人,他们其中一部分从事了较轻微的暴力活动,然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暴力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严重破坏香港法治的同时,也在摧毁自己的人生。

  那些人把自己变成了暴徒,并且做了愚蠢的命运赌博。他们不可能赢了有国家无限支持的香港法治秩序,这一秩序今天受再严重的挫折,也必将最终恢复。但他们拿什么赎回自己的人生呢?鉴于暴徒中不少是很年轻的人,我们真的为他们感到痛心和惋惜。

  试图用加码暴力来重塑香港法律对犯罪的态度是不切实际的。香港法治是国家兜底的,它不是一群人使一把力气就能加以改变的。悬崖勒马是那些人为自己止损的唯一办法,一意孤行、破罐子破摔是愚蠢的困兽犹斗。香港不可能永远乱下去,恢复秩序是迟早的事,谁能够比更极端的暴徒早一点停止作恶,就会有一分相对的主动性。

  还没有被深度裹挟到暴力活动中的激进示威者更要及时醒悟。走出牛角尖,把暴力活动停下来,则海阔天空。别做了极端反对派政治野心的炮灰,更别做美国同中国战略博弈的炮灰。看看香港紧贴着中国内地社会,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点连美国都不敢质疑。大家都应该用脑子思考,别做充满情绪的皮球被别人拍来拍去了。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