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实现乡村振兴要答好三题

2019年08月27日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解答好振兴主体、振兴引擎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问题,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持续动力。

  第一,解答好振兴主体是谁的问题。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一方面,要在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破解这一难题,要求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提高乡村人口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要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推动乡村人才回归和返乡创业,鼓励乡村人才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他们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作用,使他们成为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第二,解答好振兴引擎是什么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实践表明,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展,乡村就留不住人,活力就焕发不出来。产业兴旺、经济发展,乡村才会有人气和活力,才会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有真正的源头和活水。未来,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解决振兴引擎的问题,一是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二是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构建产供销、工贸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要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同时,推动乡村创业创新创造,培育产业新动力和发展新动能。

  第三,解答好乡村振兴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首先,要重视乡村文化的重要作用。从时代和历史高度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注重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创新传统乡土文化的现代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其次,要加强乡村新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作者黄海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黄海:实现乡村振兴要答好三题

2019-08-27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