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专业供给不足,是居家养老一大痛点

2019年08月23日 07:44   来源:钱江晚报   张炳剑

  据本报报道,杭州市民麻阿姨的母亲已经86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麻阿姨自己也已经59岁,步入老年。在照顾妈妈这件事上,麻阿姨有些力不从心,她想找个好点的保姆,就算多出点钱也无所谓,但事与愿违,找了一圈下来,也没有合适的。今年下半年请过一位保姆,但只过了10多天,她就被保姆“炒鱿鱼”了,麻阿姨对保姆也不满意。原因是,这个保姆不懂得照顾老人。

  事实上,麻阿姨的困境是现在很多家有老人,尤其是有患病老人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出于观念问题也好,经济问题也罢,虽然现在社会上有专门的养老机构,但在家里养老,依然是许多家庭、许多老人的首选。

  但照顾老人,尤其是照顾患病老人,不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或者陪伴就可,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常识,此外最好还要懂得一些沟通技巧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拿患有失智症的老人来说,其表现各有差异,有的老人白天情绪稳定,看起来完全健康,而且对答自如,但到了夜晚,情绪会突然失控、暴躁、发怒甚至打人,需要用药物控制其行为。这需要有十分专业的护理技巧才行,如果是没有受过专业正规培训的护理人员,别说做好了,能够做到就已经不错。而现实是,在市面上基本请不到有这方面护理知识的保姆。目前具备专业性的护理人员,大多是在福利中心,或一些组织机构内。如果要居家养老,现在的办法,很多是家属请普通的保姆,然后慢慢磨合,一点点教,结果就是频繁更换保姆。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果将其全部推给社会养老机构,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杭州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74.4万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27.9万人。而据了解,杭州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0多家,床位数大约在6.9万张。相比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养老下沉,建立起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模式,这也是国际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事实上,杭州市对此已经有所认知,2018年底,杭州市发布《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做好养老孝老敬老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提到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指标设置,但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的问题。目前,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只是处于“老年活动中心”的阶段,而能够上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机构更是几乎没有。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关键就在于加大专业护理人员的供给,一方面可以盘活现有专业护理人员的存量,为他们创造出可以流通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之中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由政府牵头,建立起市场化的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机构,订立行业标准,加强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如此,若干年后,在家养老才有可能没有后顾之忧。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只是处于“老年活动中心”的阶段。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专业供给不足,是居家养老一大痛点

2019-08-23 07:44 来源:钱江晚报

  据本报报道,杭州市民麻阿姨的母亲已经86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麻阿姨自己也已经59岁,步入老年。在照顾妈妈这件事上,麻阿姨有些力不从心,她想找个好点的保姆,就算多出点钱也无所谓,但事与愿违,找了一圈下来,也没有合适的。今年下半年请过一位保姆,但只过了10多天,她就被保姆“炒鱿鱼”了,麻阿姨对保姆也不满意。原因是,这个保姆不懂得照顾老人。

  事实上,麻阿姨的困境是现在很多家有老人,尤其是有患病老人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出于观念问题也好,经济问题也罢,虽然现在社会上有专门的养老机构,但在家里养老,依然是许多家庭、许多老人的首选。

  但照顾老人,尤其是照顾患病老人,不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或者陪伴就可,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常识,此外最好还要懂得一些沟通技巧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拿患有失智症的老人来说,其表现各有差异,有的老人白天情绪稳定,看起来完全健康,而且对答自如,但到了夜晚,情绪会突然失控、暴躁、发怒甚至打人,需要用药物控制其行为。这需要有十分专业的护理技巧才行,如果是没有受过专业正规培训的护理人员,别说做好了,能够做到就已经不错。而现实是,在市面上基本请不到有这方面护理知识的保姆。目前具备专业性的护理人员,大多是在福利中心,或一些组织机构内。如果要居家养老,现在的办法,很多是家属请普通的保姆,然后慢慢磨合,一点点教,结果就是频繁更换保姆。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果将其全部推给社会养老机构,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杭州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174.4万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27.9万人。而据了解,杭州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0多家,床位数大约在6.9万张。相比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养老下沉,建立起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模式,这也是国际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做法。事实上,杭州市对此已经有所认知,2018年底,杭州市发布《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做好养老孝老敬老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提到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指标设置,但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的问题。目前,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只是处于“老年活动中心”的阶段,而能够上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机构更是几乎没有。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关键就在于加大专业护理人员的供给,一方面可以盘活现有专业护理人员的存量,为他们创造出可以流通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之中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由政府牵头,建立起市场化的专业护理人员提供机构,订立行业标准,加强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如此,若干年后,在家养老才有可能没有后顾之忧。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只是处于“老年活动中心”的阶段。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