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短短几年已形成数万亿元的规模体量,在支持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由于产业基金发展迅速,且地区发展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决策不够市场化、管理团队不稳定、投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基金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强产业投资基金专业化建设,主要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有利于实现高质量投资。新兴产业项目具有投资时间长、投资强度大、投资结果不确定性高的特征。一个产业项目的股权投资,至少需要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跟踪调研。首先,要研究项目的前景。行业规模是否足够大,发展前景是否足够好,技术路线是否领先,竞争态势如何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专业研判,否则就容易出现因技术迭代、重复投资、行业发展受限等造成投资失败。其次,投资价格是否合理。价格不合理会导致“好项目”不一定是“好投资”。“好投资”对于财务尽调是否充分、结构设计是否合理、风控措施是否完善有很高要求。再者,商业条款是否合理。许多重要法律条款都深深埋藏在合同文本中,比如交易前提条件就可能导致项目投资行为无效,抑或拖售权等个别条款可能导致项目股权被动出售等,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第二,有利于投后管理和退出。投资行业的一个惯例是“未思进,先思退”,即还没有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就要想好退出路径及方式。完成投资仅仅是投资管理生命周期的开始,而不是流程的完结。不同于财政资金的划拨使用,有效的项目管理不可能仅凭借一次专家评审会流程合规就能实现,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团队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持续跟踪,监督实施投资条款,发挥公司治理机制,并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实施退出操作。
第三,有利于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多个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对投资持有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态度。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却容易走向过度谨慎投资造成效果不佳或者一言堂轻率投资这两种极端。产业投资基金的专业化受托管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长效管理机制优势。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出台对专业团队的科学考核机制和委托管理机制,做到权责对等,激发专业团队内驱力,提升管理效率。
产业投资基金以实体项目为依托,从投资有效性角度,显著高于“撒胡椒面式”的产业补贴,也高于过度开发或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更需要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练好内功,以专业化建设为本,通过高质量投资推动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盛世投资首席执行官 张 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