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

2019年08月12日 07:02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部

  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纵观今日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潮涌动。雄安新区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贯通东西如长箭入海,粤港澳大湾区矢志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协同并进……下好发展一盘棋,这种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方法论,贯穿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在建设时期,我们避免了苏联重工业一枝独大、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时期,我们注重经济建设与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自觉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可以说,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一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是为了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正因此,“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空间维度的统筹兼顾。典型的体现,就是既推进城乡融合,又统筹区域协调。就拿城乡关系来说,在经济起飞阶段,更多强调农业补贴工业;在发展起来以后,则更加注重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一直发挥着现代化的“火车头”功能,而农村则扮演着中国发展的“蓄水池”角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更好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各司其职而又彼此支撑的整体效能。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时间坐标的统筹兼顾。70年风雨兼程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聚精会神走好脚下的路,未雨绸缪谋划未来的路。70年来,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不仅有放眼长远的规划,也有聚焦当前的目标,确保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既能仰望星空看长远,又能脚踏实地抓当前,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延伸到未来。

  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发展全局的统筹兼顾。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这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系统思维。比如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建设,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中国为什么能短时间内成为世界工厂?除了坚持开放政策,还有在政治建设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中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建设中倡导艰苦奋斗,这些因素相辅相成,才推动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讲究重点突破,又注重整体推进,我们就能在统筹兼顾中纲举目张,在总览全局中齐头并进。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着眼全国一盘棋,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联动,我们就能让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汇聚成推动中国发展的综合优势。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善用“十个指头弹钢琴”

2019-08-12 07:02 来源:人民日报

  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纵观今日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潮涌动。雄安新区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贯通东西如长箭入海,粤港澳大湾区矢志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协同并进……下好发展一盘棋,这种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方法论,贯穿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鲜明提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在建设时期,我们避免了苏联重工业一枝独大、产业结构畸轻畸重的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时期,我们注重经济建设与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自觉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可以说,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之间的统筹兼顾,使得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均衡中形成整体效能,这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是重要内容。“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一方面,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是为了补足短板、避免“木桶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制度安排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必须做好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正因此,“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需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空间维度的统筹兼顾。典型的体现,就是既推进城乡融合,又统筹区域协调。就拿城乡关系来说,在经济起飞阶段,更多强调农业补贴工业;在发展起来以后,则更加注重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市一直发挥着现代化的“火车头”功能,而农村则扮演着中国发展的“蓄水池”角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更好促进城市和乡村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形成各司其职而又彼此支撑的整体效能。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时间坐标的统筹兼顾。70年风雨兼程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聚精会神走好脚下的路,未雨绸缪谋划未来的路。70年来,中国已经从当年的“一五”计划延续到今天的“十三五”规划,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不仅有放眼长远的规划,也有聚焦当前的目标,确保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既能仰望星空看长远,又能脚踏实地抓当前,让中国的发展不断延伸到未来。

  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对发展全局的统筹兼顾。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这是一种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系统思维。比如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建设,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中国为什么能短时间内成为世界工厂?除了坚持开放政策,还有在政治建设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中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文化建设中倡导艰苦奋斗,这些因素相辅相成,才推动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讲究重点突破,又注重整体推进,我们就能在统筹兼顾中纲举目张,在总览全局中齐头并进。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着眼全国一盘棋,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联动,我们就能让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汇聚成推动中国发展的综合优势。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