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管扫荡式整治,制造了城市形象污点

2019年07月16日 14:46   来源:光明网   然 玉

  550个公交站牌广告栏被撬,广告被拆;好好的商铺门头在一夜间被人拆除,火车站广场上阅报栏被锯掉失踪……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些区域接连发生的“怪事件”背后,是如火如荼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一些基层城市管理部门的做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质疑——这是要提升城市形象,还是在抹黑城市形象?

  城管部门不管不顾地扫荡式治理,以执法强制力逼人就范,不仅在郑州激起了强烈反弹,更招致了网络舆论的一片声讨。只顾制造既成事实而不容商议、不谈补偿,如此霸蛮做派,没有体现公共职能部门应有的理智与敬畏。须知,一座城市的运转,自有其自发秩序。凭着一己好恶就暴力“整改”,这既是强加于人的无理冒犯,更是违法越界的侵权之举。

  郑州城管此番闹出的“大动静”,其牵涉范围广、触及利益主体多。撬开公交广告栏、铲除商铺门头、切断街道阅报栏、撕掉小区道闸广告,引爆了城管和公交系统、物业公司、广告运营商等一连串冲突。

  也许在当地城管看来,所谓“站台广告”“道闸广告”只是碍眼的、需要拆除的视觉污染物。然而,就当事方而言,这些广告的背后,则是一份份商业合同及其所对应的权责关系……站牌、候车亭广告栏全被撬开,“直接损失就有70多万元”;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广告投放协议,还要支付巨额的违约金,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城管依法履职是一回事,损毁他人财产、破坏商业契约则是另一回事。只顾自己强拆爽,后续赔偿怎么算?

  常识是,城管执法,仅仅只应针对违法行为。换而言之,城管只能依照法律判断行事,而不能进行价值判断、道德判断乃至于审美判断。公交广告、道闸广告、商铺门头、阅报栏等等,但凡是经过审批合法存在的,那么城管就无权干预。动辄以“不美观”“不整齐”“不合乎民众需求”等抽象空洞的理由就强拆,本质上就是一种枉顾法律的胡作非为而已。

  要知道,一个城市的形象维系,除了要靠城管“整治市容”,更要依赖某些更基础的东西,比如说法治政府的专业与克制、稳定的营商环境以及对市井生活多元性的包容和尊重等。半夜强拆的城管,将自身凌驾于其他一切价值之上。枉顾商业契约、枉顾法定程序、枉顾市民权益,如此的城市管理,就成为一座城市的污点。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