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遗产总数第一,一个新的开始

2019年07月09日 08:24   来源:工人日报   毛建国

  日前,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以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见7月7日《北京青年报》)

  1985年12月12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87年,长城、故宫、泰山等首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长城以全票获得通过。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中排名第一位。以中国灿烂的文化以及日益觉醒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定然还会有更多遗产前面冠上“世界”二字——越是有“一览众山小”的高度,越要有“高处不胜寒”的清醒,回望申遗的初心,更有利于走好脚下的路。

  申遗不是目的,以申遗促保护才是初衷。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讲过:“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这句话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申遗。我国的每一项遗产所在地都在申遗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有的还经历了漫漫征程。在走向“世界第一”的过程中,相关方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申遗初心的提醒和警戒。

  早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我国14处1994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遗项目进行了监测。这14处遗产,多数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脱落、泰山周围环境的不和谐、孔府及孔庙和孔林的被淹事件等,都曾引起广泛关注。

  申遗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拿到一块金字招牌,更不是走向功利主义的开发。现在,我们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世遗数量第一就要有第一的样子。这个样子是什么?就是以更高站位和标准展现一个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仅仅是保护具体的遗产,还要上升到文物、文化、文明的高度,把保护文物、珍惜文化、敬畏文明的申遗心态永远保持下去。这既是遗产所在地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的每一项世界遗产都具有“罕见、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点,都是观察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55处世界遗产分开来是一颗颗珍珠,连起来是一串项链。把世界遗产保护好,通过世界遗产激发我们更深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相关部门及全社会的每个人都不妨提醒自己:世界遗产数量第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世界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上也应该做到第一,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上同样应该做到第一。这才是应有的“世界第一的样子”。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