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格猫纠纷”有“碰瓷式营销”嫌疑

2019年06月26日 08:17   来源:东方网   何勇海

  2019年618十分“热闹”,继格力“开撕”奥克斯后,民众焦点又被格兰仕与天猫的纠纷吸引。6月17日中午,格兰仕突然对外发布《关于格兰仕在天猫平台出现搜索异常的声明》,透露自5月28日拜访拼多多后,格兰仕在天猫平台的搜索端陆续出现异常,导致销售遭遇严重影响,希望天猫高层引起重视。格兰仕由此拉开了今年618期间“格猫纠纷”的序幕。(6月24日《中国经营报》)

  都说“商场如战场”,“格奥斗”还了犹未了,“格猫纠纷”又闹了起来,“吃瓜群众”从中都闻到浓浓的硝烟味。

  据上述报道披露,引爆“格猫纠纷”的导火索是格兰仕与拼多多的合作,天猫要求格兰仕下架拼多多旗舰店,且在618后下架包括专卖店在内的所有拼多多店铺,未能达成共识。有声音由此认为,天猫在逼迫格兰仕在天猫与拼多多之间“二选一”,“格兰仕称得上知名品牌,却显得如此无助,试问更多不知名的小品牌,在强大的电商平台之间战战兢兢搞平衡、求生存,又是怎样一番艰难境遇?”

  实际上,无论是格兰仕连发七次“声讨”天猫的声明,还是有声音认为天猫在搞“二选一”,都是不够理性的表现。

  先来看“格猫纠纷”争议焦点——是否搜索异常。据报道,618期间有媒体记者登录天猫App以及PC端官网搜索格兰仕,均能显示格兰仕店铺指引及相关产品,也能被正常被加入购物车并下单付款,并未发现任何异常。而且,格兰仕在报名参加拼多多的618活动后,并未参与天猫活动,天猫在618完全有权力将加入618活动的商家往前排,就像传统商场将促销商品摆在显眼位置一样,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要论天猫店大欺客,若果真如此,完全可把格兰仕屏蔽掉,事实上此举并没有出现。再说格兰仕算是行业龙头,谁又欺得了呢?

  有人理智地认为,“格猫纠纷”背后上演的其实是“碰瓷式营销”,“这么一闹,消费者都去天猫搜它了”。笔者深以为然。每年618和双11都是电商业商战最激烈时,平台抢夺商家,商家相互攻讦,既为踩踏对手,又为吸引眼球、推销自己。自导自演来个“碰瓷式营销”——将自己扮成弱者,指控强者侵犯自身权益,更易引发舆论关注,销量随之提高。“格奥斗”与“格猫纠纷”均难逃此类嫌疑。

  因此,舆论不宜赋予格兰仕太多正义色彩,还是让一切都回归商业、回归市场吧,市场经济自有法则,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声讨”声音的频率与强度。在商战中,格兰仕也别给自己加戏太多,否则,或许会被合作伙伴当枪使,比如此次,是不是它的新合作伙伴拼多多幕后策划的呢?销售遭遇严重影响,恐怕是站队行为带来的惩罚。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