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特朗普访问日本,亲密外交背后的分歧难消

2019年05月31日 07:25   来源:中国网   秦立志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日本展开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双方会谈涉及了贸易、朝核、伊朗核问题等当前的国际热点话题。从总体效果来看,美日双方再次确认了稳固同盟的重要性,但会谈未就日美贸易谈判中双方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达成一致。关于美日会谈的议题领域和效果评估,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解读:

  首先,美日双方都意图强化海权同盟体系,但同盟内聚力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

  鉴于在六月末的G20大阪峰会、八月的七国集团峰会、九月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上,特朗普与安倍都将可能举行会面,因此,特朗普本次访日不会有太多实质性成果,双方更希望向外界展示牢固的国家同盟关系和两个人之间的紧密个人关系。

  特朗普此行的首要目的不是贸易,而是成为日本“令和”时代的首位国宾。特朗普在美国海军横须贺基地发表演讲,强调“作为对地区侵略行为遏制力的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以及美日关系的全球性”。安倍也给予回应,称日本依然将旗帜鲜明地展示日美同盟间牢固的纽带关系。特朗普及梅拉尼娅共同会晤日本天皇、皇后,向国内外显示“前所未有的强大日美同盟”。

  美日在关于同盟外部的威胁和利益认知上,存在很多共识。美国需要依托日本来作为平衡的“砝码”,日本是美国“岛链封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日本提升美国对东亚地区安全及经济事务的主导权,让日本承担更多的防务成本来弥补美国战略资源的有限;日本则需要通过与美国的同盟承诺来实现“借船出海”,推动“正常国家”进程,让美国来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等。

  美日依托同盟体系实现“抱团取暖”,两国在针对中俄、朝鲜半岛等安全议题领域“心有灵犀”,两国在东亚地区都找不到能够替代现有同盟的第三方选择。

  但是,日本在多大程度上追随美国或向美国妥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日的实力对比和日本的利益认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上升,两国在同盟关系中的地位已经发生改变,特朗普上台以来在贸易等问题领域向日本施压,对日本国家利益的侵害,也让此次美日会谈对同盟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其次,美日会谈致力于解决贸易失衡,但亲密外交背后经贸分歧难消。

  特朗普在访日期间会见了日本商界领袖代表,表示希望这些企业以后到美国投资。面对特朗普的强势,日本方面一直在增加自美国的进口。尽管美日两国领导人似乎“兄弟情深”,但这是一场没有联合声明的外交访问,美日两国在农副产品、汽车、服务贸易和汇率方面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美日双方的分歧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消弭。日本政府坚称贸易谈判将主要集中在商品方面,但美国希望寻求一份全面的协议:不仅涵盖商品,还包括服务和投资,甚至汇率条款。

  特朗普否认了美国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的可能性,在农业市场方面,安倍坚持,日本只会给予美国TPP中所规定的让步。虽然两国领导人此前都表示,他们将避免在贸易谈判期间加征关税,但暂时“休战”不代表未来两国不会互相加征关税。安倍希望利用陪特朗普登上“出云”舰的机会,向美国提出购买美国军机的要求,不仅可让出云号从“准航母”变航母,强化日本自卫队海军力量,而且也能缓解美日贸易不平衡的压力;但美国给日本的同盟承诺并不代表会允许日本有不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力量。

  两国都在指责对方,多家日美媒体和专家表示,此次美国总统访日是华盛顿“这条蛇”在盯着日本这个“小青蛙”;而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一再表示,日本伤害了美国经济。针对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安倍首相也有“备胎”。一方面,欧日已经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EPA);另一方面,日本也在亚太组建了CPTPP(全面进步的TPP)。此外,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也在深化经贸关系。因此,无论基于历史还是现实因素,美日经贸关系严重缺乏互信,日本也在利用多种手段来防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再次,特朗普与安倍发展“私人关系”,并不能缓解两国国内政治压力下的贸易分歧。

  特朗普与安倍在会晤期间竭力表现出拉近个人感情的举动,特朗普访日,安倍放下一切工作,专心致志当起了全程陪同,陪玩、陪吃、陪自拍。以相扑为例,特朗普此行是历史上第一位现任美国总统观看相扑比赛,这不禁让人想起: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叩关日本时,就被邀请观看相扑比赛,实现了“美日亲善”。而自2017年1月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来,日美首脑会谈已达到11次。此次会面,美国和日本方面显然都想用自己的方法来拉近双方的关系,为未来的进一步谈判铺平道路。

  今年7月,日本将进行参议院选举,选举结果将影响到安倍的修宪进程;特朗普也同样面临2020年总统大选的压力。对于安倍所在的自民党来说,贸易谈判关系到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这与“安倍经济学”又直接挂钩,若对美国让步过大,自民党的选情势必受到打击。为摆脱自己在美国国内的危机,特朗普在汽车和农产品问题上也难以妥协,势必继续向日本施压。

  美日存在贸易等领域的诸多分歧,上一次美日贸易战最终解决的途径是: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逼日本签下“广场协议”,让日本陷入失落二十年。由于日本缺乏市场纵深,加之是美国盟友,美国对日贸易战无往而不胜。

  目前来看,美日两国的同盟基石依然难以动摇,美国在扶持日本军备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旦美日最终实现贸易问题的“一揽子解决”,那么就会更加“齐心协力”。(大陆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秦立志)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