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高考移民”不妨用好“三招”

2019年05月09日 10:58   来源:南方网   叶金福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被质疑存在“高考移民”。深圳市有关部门最新证实,富源学校进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学生中,有10余名学生均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转入。目前深圳市已经成立调查组,对富源学校是否存在“人籍分离”“高考移民”等问题进行调查。(5月9日《江海晚报》)

  众所周知,“高考移民”是指少数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可以说,“高考移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

  据了解,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有关高考移民的现象就一直愈演愈烈。虽然教育部、各省招考办采取了多种措施遏制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但由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致使“高考移民”现象屡禁难止。

  其实,“高考移民”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当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巨大的录取分数差距的存在,成为“高考移民”的巨大动力。“高考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既有教育的内部原因,也有教育的外部原因。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在高考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或者说集中体现。从教育的外部来看,个别省份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考生的转学、户口的迁移等把关不严,导致“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

  “高考移民”现象的存在,不仅打破了高考区域间竞争的不公平,而且严重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和教育的公平性。同时,“高考移民”现象的背后也是某些人权利滥用的体现,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打击“高考移民”已是势在必行。

  但笔者以为,打击“高考移民”不妨用好“三招”。第一招,把好“源头关”。“源头关”即把好转学关、户口迁移关。各地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对有“高考移民”倾向的考生进行资格、真实性等方面的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钻空子”嫌疑的,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姑息,从源头上遏制“高考移民”。

  第二招,实行回原户籍地高考制度。对于“高考移民”不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哪里来回哪里去,一律“打回原地”,回原户籍地参加高考。这样做,那些“高考移民”就没了优势,原先“削尖脑袋”而成为“高考移民”的考生就会“干瞪眼”,这无疑是有效管控“高考移民”的好招数。

  第三招,实行取消高考成绩的惩罚制度。对于那些通过各种权利途径打着“转学”或“户口迁移”旗号的“高考移民”,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把关,严格审核,一经发现就应采取取消高考成绩的严惩机制,严防考生通过“高考移民”的幌子“套取”名牌大学的录取名额。

  笔者相信,只要用好这“三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打击“高考移民”,从而切实维护高考公平,捍卫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