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护知识产权不止于“4·26”

2019年04月26日 10:43   来源:东方网   斯涵涵

  “4·26”是国际知识产权日。针对前一段时间某视频网站涉版权保护的社会热点话题,普通百姓对付费享受音视频、电子书、信息、游戏、知识讲座等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4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若非提醒,恐怕很多人都忽略了“4·26”国际知识产权日这个日子。因为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长期以来,国人们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免费查阅、免费收看等免费服务,知识产权似乎离寻常生活很遥远。

  然而,随着“付费”这种保护措施的推广,著作权、版权等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从游戏开始收费,逐步扩展到音乐、书籍、影视剧等多个领域,百姓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逐渐提高。比如前不久笔者想听某歌星的歌曲,却发现只能听到一段旋律,要想听完整,必须付费。笔者欣然缴纳,但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盗版现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今年春节档,所有贺岁影片就快速在网上出了盗版资源。其速度、清晰度及胆量让电影人郁闷又心寒。还有不久前的“视觉中国”引发的争议,不少文化侵权官司屡见报端。而随意改编、洗稿、抄袭、滥用他人原创作品也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某种畸形“时尚”,屡禁不止,盗版文化猖獗。

  引导大众进入收费领域接受更高端、更广泛的优质服务(作品),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路径。若人们沉溺于免费的消费误区里沾沾自喜,习惯于免费主义,轻易地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无须付出任何成本,便无法保护原创者的辛劳结晶和创新价值,也无法提供创业创新的不竭动力,会导致文艺作品和科技论文乏善可陈,甚至抄袭者众,滥竽充数,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社会的文化产品及每一个成员。

  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而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部分。彰显一个国家对于知识、版权、创新精神的保护力度和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其影响力至关重要。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把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五项战略重点之一,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4·26”国际知识产权日是宣讲知识产权法规、维护权利人利益、遏阻不良风气的良好契机,监管部门、版权方、网络平台要联合起来,加大版权监测监管力度,提升知识产权防控能力,建立畅通的版权维护机制,降低维权成本,严厉查处违法责任人,加大损害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让利欲熏心、千方百计的非法牟利团伙为其窃取行为付出法律代价。

  随着版权意识的逐步深入人心,很多公众也已经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4月24日零点,《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内地上映,同时也是全球首映。“不剧透”成为绝大多数熬夜观影者的默契,这是对影片本身的情怀,也是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的凸显,这一变化令人惊喜、感动。为正版买单,为创新付费,日益成为现代公民共识。

  尊重知识产权从自己做起,从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本书做起,自觉维护法律威严,珍惜权利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知识,支持原创,维护权利人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很多人都在一点一滴地努力和进步。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