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情感教育的缺失易加剧青春期躁动

2019年03月29日 07:35   来源:红网   王瑶

  面对当代大学生缺乏情感教育的现状,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情感教育类课程,都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情支持。武汉理工大学开设了一门《爱情心理学》,抢课人数达2000人,授课的张晓文老师的网络选课人数超20万。张晓文在课上解释了一些“难以启齿”情感问题,她说中国人缺乏情感教育,很多知识小学就该教给孩子。(3月27日 凤凰网)

  大学生面对情感问题尚且一脸无奈,对于一些私密话题甚至始终难以启齿,等到要真正面对爱情、婚姻问题了,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一无所知,由此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将始终难以消除。但从当前的教育现实而言,“爱情心理学”课程火爆的原因也很明显:中小学的教育始终围绕着升学考试开展,所有关注情感的话题都被视作洪水猛兽,但人的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分数,心理被压抑的久了,就越想要在某个时刻释放出来。大学生们熬过了艰难的中小学时光,终于可以坦坦荡荡的聊聊与爱情有关的话题,这总归是幸运的。

  但成长的阶段性如此明显,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难免要经历几个阵痛期,这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所谓的“青春期”了。这个阶段的少年少女们,无论是外显的行为表现,还是内在的思想情感,都处在一个猛烈的碰撞和对抗过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增多。同时,他们对异性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教育引导稍有不慎,这种矛盾便会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身为教师,笔者正陪伴自己的学生经历这个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十三四岁的年纪,看似尚小,但对爱情的渴望似乎从不会按年龄来分。这段时间,班上正有部分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正经历着艰难的“爱情阵痛期”,之所以这么命名,一是因为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他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握紧”了的爱情,实则只是异性之间的好感,只是一旦陷入进去,想要走出来,就非得扒层皮不可了。轻者学业短暂下降,在明晰目标和方向之后慢慢回升;重者则因为不该有的情感问题,由孩子引致双方父母的矛盾,从而使彼此两败俱伤。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青春期阶段的少男少女们不知如何面对内心这股激流,内外的高压之下,他们承受着身心的压力,被束缚的感觉不断继续,内心的躁动便会更加不安。

  情感教育的缺失,正是加剧青春期躁动的重要原因。以往,教师及父母会把这个阶段男女生之间的过渡交往称之为“早恋”,高帽子既然已经戴起,反复地说教自然少不了;说教无效之后,便是各种威逼恐吓,告诉孩子早恋如同洪水猛兽,千万碰不得。这样的情感教育,无疑是让孩子在疏离这份纯真的感觉,原本能够维持的友谊被瞬间破坏,原本能够存在的美好也无音信。

  学校教育应当树立全人教育观念,对于青春期孩子,要将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待,学业的压力自然存在,但必要的情感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需。在成长的关键节点,于是让学生对一些事物不断猜测充满好奇,倒不如率先发声告知孩子他所好奇的是怎样一回事,以一个长远的目标来分解当下的焦虑,这远比一味禁止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