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选人用人看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2019年03月20日 07:31   来源:北京日报   崔文佳

  “育材造士,为国之本。”近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用人”的基本遵循,为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证。

  此次条例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重要的党内法规,《干部任用条例》以“基层”和“实践”为关键词,对于8900多万共产党员党性锻造而言,对于那些奋战在改革发展一线的基层干部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肯定与鼓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但放眼前路、依然任重道远。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但这个数字还要除以14亿;“复兴号”疾驰如风,但还有1600多万人还有待赶上“小康号”。另一方面,人们的诉求水涨船高愈发多元,执政者必须面对更严苛的审视。“中国赢在了现在,但能否笑到最后还很难说”,外国观察家的话固然刺耳,却发人深省。问题不由人,时间不等人,一点也禁不起虚耗空转,我们还远没到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也正是基于此,才愈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实干为荣,用实绩说话。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用好一个人就能激励一大片。《干部任用条例》架起了“唯实”导向的四梁八柱,接下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地拿出细化措施,以制度“砖瓦”筑牢实干家们的成长舞台。概括来说,组织工作包括两大任务:一曰“知人”,二曰“善任”。就前者而言,随即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标注尺子刻度才能精准地选拔出“潜力股”?近些年的情况已经给出了些许线索。比如,少看些总结材料,多走走田间地头,少听点汇报,多听听百姓心声。断头路修没修通、污水河还没还清、群众办事用不用跑断腿,这些实际成果就是一名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生动注释。比如,不再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不搞“论资排辈”“依次提拔”。说到底,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如何更充分地了解工作实绩应该成为筛选标准革新的重中之重。

  好干部从实干中来,又将到实干中去。如何呵护好他们的实干精神,这就考验相关单位的“善任”艺术。结合目前的发展现实,至少存在两大着力点。首先是减负,杜绝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尽一切可能把时间和精力还给干部去干实事。这说起来容易,但改变“潜规则”“亚文化”其实很考验相关部门的魄力与担当。再一个是容错。现阶段的很多工作充满不确定性,根本没有现成的石头可摸,干部敢于往前蹚就是一种勇气,如果一脚踩空,呛个半死,再被拉上岸打几板子,就不近情理了。这个意义上,给敢想敢干的领导干部提供宽松环境,就是最好的支持。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对“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怪论的有力反击。

  中国的基层有多复杂,国情就有多复杂。选人用人的唯实取向好比支点,必将撬动整个干部队伍,激励大家脚踏实地,事不避难。期盼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兵强将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