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亮出选人用人看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2019年03月20日 07:31   来源:北京日报   崔文佳

  “育材造士,为国之本。”近日,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用人”的基本遵循,为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保证。

  此次条例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强调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重要的党内法规,《干部任用条例》以“基层”和“实践”为关键词,对于8900多万共产党员党性锻造而言,对于那些奋战在改革发展一线的基层干部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肯定与鼓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发展到今天的中国,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骄傲,但放眼前路、依然任重道远。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但这个数字还要除以14亿;“复兴号”疾驰如风,但还有1600多万人还有待赶上“小康号”。另一方面,人们的诉求水涨船高愈发多元,执政者必须面对更严苛的审视。“中国赢在了现在,但能否笑到最后还很难说”,外国观察家的话固然刺耳,却发人深省。问题不由人,时间不等人,一点也禁不起虚耗空转,我们还远没到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也正是基于此,才愈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实干为荣,用实绩说话。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用好一个人就能激励一大片。《干部任用条例》架起了“唯实”导向的四梁八柱,接下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地拿出细化措施,以制度“砖瓦”筑牢实干家们的成长舞台。概括来说,组织工作包括两大任务:一曰“知人”,二曰“善任”。就前者而言,随即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标注尺子刻度才能精准地选拔出“潜力股”?近些年的情况已经给出了些许线索。比如,少看些总结材料,多走走田间地头,少听点汇报,多听听百姓心声。断头路修没修通、污水河还没还清、群众办事用不用跑断腿,这些实际成果就是一名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生动注释。比如,不再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不搞“论资排辈”“依次提拔”。说到底,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如何更充分地了解工作实绩应该成为筛选标准革新的重中之重。

  好干部从实干中来,又将到实干中去。如何呵护好他们的实干精神,这就考验相关单位的“善任”艺术。结合目前的发展现实,至少存在两大着力点。首先是减负,杜绝文山会海、繁文缛节,尽一切可能把时间和精力还给干部去干实事。这说起来容易,但改变“潜规则”“亚文化”其实很考验相关部门的魄力与担当。再一个是容错。现阶段的很多工作充满不确定性,根本没有现成的石头可摸,干部敢于往前蹚就是一种勇气,如果一脚踩空,呛个半死,再被拉上岸打几板子,就不近情理了。这个意义上,给敢想敢干的领导干部提供宽松环境,就是最好的支持。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对“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等怪论的有力反击。

  中国的基层有多复杂,国情就有多复杂。选人用人的唯实取向好比支点,必将撬动整个干部队伍,激励大家脚踏实地,事不避难。期盼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兵强将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选贤任能贵在“合适”    2019年03月20日
  • ·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    2019年01月15日
  • ·为政岂能“拔苗助长”?    2018年12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