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夸夸群”:别让善意的夸奖成为精神毒药

2019年03月18日 07:07   来源:红网   朱小峰

  近日,一种神奇的“夸夸群”火遍全国各大高校,它们一般存在于QQ或微信群中。在这种群里,不论你发什么内容,都会收获赞美和鼓励,就连上课迟到、感冒等小事也会收获群友的夸奖。有群友甚至沉迷其中,称其为“苦涩生活的快乐源泉”。

  实话实说,赞美是一种好东西,没有人能真正抵抗住被人夸赞的诱惑,毕竟,生活在烦恼的现实中,需要有人来发现和肯定自己。待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里太久,就会缺失“存在感”,容易产生被遗弃感。同时,人难免失败遇到挫折,也需要有人来安慰和关心。因此,“夸夸群”产生和火爆,正是呼应了这种被人关注、被人赞扬的情感诉求。在大学生群体普遍焦虑心理严重,缺乏认同感的当下,“夸夸群”提供了这样一个情绪沟通的平台,应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大学生们毕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成人了,心智成熟的特征应该是这个群体的标配。所谓心智成熟,就是一方面有了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具备耐挫折能力,遇到问题知道该找谁,遇到失败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如果面对问题和失败不能立刻进行反思和调整,而是到“夸夸群”里去寻找精神慰藉;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还要别人夸奖,偶尔是可以的,如果长此以往沉迷其中,就麻烦大了。这种没有由头的互夸可能会成为“无脑吹”,善意的夸奖就会成为精神毒药,就会成为一种隐形的“精神胜利法”:现实中我失败不怕,反正群里有人会夸我。

  正如上文所述,“夸夸群”的流行,说明大学生情感上的脆弱性和无助感。在手机不离手、朋友圈日益膨胀的这个时代,他们却发现身边并没有朋友,一旦遇到问题,需要倾诉和援助的时候,却发现找一个可以倾诉和求助的人都没有。这种情况,并不是时代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大学生自己的原因。没有朋友,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强大既是一个人生存的依靠,也是朋友圈稳固的基础。那些在图书馆里为未来拼命的人,会很快发现身边还有很多同样为未来拼命的人。反之,一个无所所事事的人,在大学的校园里消磨了时光,既会被成功抛弃,也会被身边的人的人抛弃,除非身边的人和他一样无所事事。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有人沉迷于“夸夸群”,也正是因为他们害怕孤独,不敢独自面对生活的一切。岂不知,真正优秀的人是根本不害怕孤独的,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社会生存根本法则。几天前,我去年带过的专升本学生回到母校来做招生宣传,和我聊了她读本科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读专科的时候,害怕被孤立,喜欢扎堆去吃东西,去玩。读了本科以后,大家都是非常珍惜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各有目标,或者准备考研,或者准备考公务员、教师资格等,都是各自忙碌,并不会产生被疏离的感觉。

  聪明的人在跌倒后就会立刻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只有孩子或者愚蠢的人才会赖在地上,放声大哭,以期求得他人关注。但愿“夸夸群”只是昙花一现,不会成为每个高校的必备社交群体,否则,就太无聊了。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但是,如果我们企图通过互夸求安慰的方式,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那无异于作茧自缚,把善意的夸奖变成精神毒药,最终导致人生泡沫化而迷失方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