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关掉校内小卖部,满足学生需求要有后招

2019年03月13日 07:51   来源:钱江晚报   评论员 魏英杰

  教育部近日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其中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从这条规定,可以感受到主管部门对孩子们满满的关怀,担心孩子们营养过剩、过度肥胖。以往似乎也有类似规定,比如要求校园周边若干距离内不得经营食品摊,这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二者相比较,从食品安全到兼顾营养健康,相关禁令有所升级。

  这个规定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讨论的重点却并不是该不该禁止校内小卖部,而是满怀深情地回忆起自己上学时排队上小卖部买零食的往事。这波回忆杀甚至还上了微博热搜。只不过,从这些跟帖中看到的各种零食,反倒印证了禁设校内小卖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那时候很多孩子最爱的零食是什么?只有辣味的辣条、五颜六色的泡泡糖、根本没有肉的“唐僧肉”,以及各种知名不知名品牌的薯片……这些零食现在都可以归入垃圾食品了,不仅没营养,还加入各种莫名其妙的食品添加剂。

  应该说,现阶段校内小卖部的确存在诸多问题,除了贩卖垃圾食品外,也容易造成学生间的攀比之心,取消也是必要之举,而且,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上,家长和老师至少保持了高度一致,大都支持取消。

  只不过,教育部的规定能否让孩子们就此告别垃圾食品,这恐怕不是光靠一纸禁令就能解决的问题。以往禁止在学校周边设立食品摊,但只要有需求,学生多跑几步也没问题啊。校内禁止设置小卖部,学校或许能坚决落实,但对于学生来讲,也许只是增加了购买的时间成本而已。

  所以,问题需要多往前想一步,要管理好学校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问题,除了禁止设置小卖部,还有什么可以做的?比如,学校食堂的饭菜能否更加健康美味,菜谱能否经常更换,用料是不是该更加讲究?学校饭菜不仅管饱而且可口,是不是有利于改变小朋友买零食的习惯?

  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说主管部门和学校无所作为,但部分地区和学校仍然不时被曝光出问题,说明还有提升空间。另外,不同地区因为经济条件、学校配套不均衡,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的认知和措施也不一样。这也是在规定推行时需要具体考虑到的问题。

  因此,主管部门不能满足于出台规定和要求落实,还应从全局以及针对地区差异,为孩子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制定一个全方位的方案。在这方面,或可参考日本中小学校的“供食制度”。一句话,关掉校内小卖部可行,但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要有后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