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今年工作任务时,在首先要“创新改善宏观调控”后,第二项就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经济发育发展过程中,营商环境是投资者考察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是一种竞争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市场发育程度与国际成熟的市场经济,有个逐步融入的过程。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市场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营商环境的改善,成为我们工作着力点之一。
世界银行以扶持中小企业为主要目的,每年分析各国和地区的营商环境并公布排名。这项排名受到各国和各企业投资人的关注。在上一次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新西兰(86.55分)连续第二年排名榜首,新加坡排名第二,丹麦第三。中国大陆排名第78(65.29分)。
营商环境的排名考察有十项指标,包括创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融资)、保护少数股东、纳税、跨境交易、合同执行和破产处理的情况。
从这十个指标看,凡是涉及行政力量干预的事务,我们的获分稍低些。
2018年底,世界银行最新公布排名,中国上升32位,到了第46位。这次考察主要取用的是北京、上海的样本,其中,上海权重55%,北京权重45%。
这是个利好消息,反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很振奋国人的改革开放的士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国家深改委员会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确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理念和思想,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探索和完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减少行政审批)”,“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限制规范公权力)”等,这些理念和思想指导着亿万人民的实践,极大地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在此,笔者例举一案例。2018年,黄浦区代表上海和国家接受世界银行专家组关于营商环境的现场检查。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对标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和行动计划2.0版、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黄浦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打造成为“服务质量最优、服务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行政区。
改善营商环境的体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便利,二是包容。更具象地说:放要放得彻底,管要管得智慧。比如,积极落实“多证合一”改革,同时全面取消各类证件证明38项,与海关合作实行“空检海放”便捷化监管试点政策;在人才服务窗口,对非核心材料实行“容缺受理”;作为上海第一批试点区域,顺利完成“两证整合”(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改革试点,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管理服务制度。2018年新设企业3382户,实现了对网上申请24小时内响应答复,材料齐全符合收件条件的最多不超过3天办结。
又如,监管,要充分“刷智慧值”。去年,一大批“首创型”企业落户黄浦区。在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黄浦区正探索“包容与审慎”并行不悖的监管模式,努力为新业态发展打开空间。目前,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黄浦区已经从市场化、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宜居化五个维度着手,制定区综合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发布相关白皮书。他们除了涉密和敏感事项外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总门户,真正实现“进一网、能通办”。
黄浦区的实践是上海先行一步的缩影,也是中国的改革弄潮儿的身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新一年“改善营商环境”时提出了“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的三项要求。很清楚,这既是总结我们实践的成果,又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乐观地预期,随着我国的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好转,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发展会更顺当,更惠及民众,同时也有利于“地球村”经济的进步。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