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先试先行 以改革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2019年02月27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科创板改革探索的核心就是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创板的逐步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企业发展,更充分地让投资者享受发展红利。

  在我国目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已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在现有框架下,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

  科创板主要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重点支持互联网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不过,这些科技创新企业,大多具有轻资产特征,往往研发投入高、风险大,而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资金回收慢,以致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同时,现行常用的估值方法对未盈利的科创企业并不适用,而对有盈利的科创企业估值则会虚高,传统的估值体系已经难以合理地对成长型科技企业进行价值预估。

  因此,针对板块定位以及科创企业特点,科创板将大幅提升上市条件的包容度和适应性,提升A股市场对新经济、高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在市场和财务条件方面,科创板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以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上市需求。

  在转变自营投资理念方面,科创板对存量同类企业将同时产生对标效应和替代效应。短期来看,在市场行情向好时,按传统估值方式,科创板的高估值将产生对标效应,有助于提升现有同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但从长期来看,替代效应将降低现有同类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使企业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上市门槛高、退市难,上市公司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还有待形成和深化。科创型高回报公司纷纷出走境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很难分享新经济增长成果;长线资金不敢入市,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上市公司结构,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也不能充分衔接新经济需求。实体经济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资本市场也需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资本市场原先设置的一些发审机制更有待因需而变。

  科创板在资本市场改革放宽市场入口、加强监管和市场淘汰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适应科创企业需求,增加包容性、适应性,将吸引更多优秀的公司进入,让中国新一代高科技公司上市不必远走他乡。另外,科创板能够为成长空间较大的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经济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实体经济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

  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包容度,给企业更加明确的上市标准和时间预期,强化信息披露和持续监管……科创板改革探索的核心就是要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创板的逐步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企业发展,更充分地让投资者享受发展红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科创板“宽进严出”增强服务创新企业能力

     科创板对资本市场创新的鲶鱼效应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