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告文案别把低俗当有趣

2019年02月14日 07:32   来源:法制日报   凌锋

  近日有媒体爆出,椰树椰汁更换2019年新包装,依旧延续以往“大胸美女”风格。最近的文案将产品定性为“丰胸神器”,被质疑虚假宣传。据悉,当地工商局称情况属实,正在调查中。

  这样的新闻让人在惊讶之余有些不解。惊讶的是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著名品牌,椰树集团在知名度、美誉度方面远超同行,甚至椰树牌椰汁几乎成为“椰汁”的代名词。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像一个初出茅庐、闯荡江湖的小企业,意图通过剑走偏锋的方式来博名气?不解的是,消费椰汁的并非只有女性,在家庭出游、亲友聚会、商务交际等多种场合,椰树椰汁都是不少人的标配,而今椰树集团却告诉大家这是“专供女士”的产品,这让诸多男士情何以堪?如果真的具有广告中宣传的功效,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否存在不良影响……这些都要有一个说法。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强调诚实信用原则,现行广告法规定禁止发布“淫秽、色情”等禁止情形广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十种食品安全欺诈行为,包括普通食品明示、暗示具有功效或者特殊医学用途的,或者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构成食品宣传欺诈的,虽然只是征求意见稿,但是可以看出立法价值取向上对于有关行为是持明确否定态度的。结合椰树椰汁的广告来看,不论是对“丰胸”效果的强调,还是“每天一杯椰树牌椰汁,曲线动人,白嫩丰满”的创意,从普通受众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误导,也曾有食品营养专家指出,椰树椰汁作为普通食品却宣传丰胸功能,涉嫌违规。

  当然,最终结论还须等有关部门调查后才能清楚。但从具体新闻说开,如何做广告看似是个甲方花钱、宣传自我的小问题,实则是个价值观传递的大问题。任何语言都具有构建社会身份的作用,广告话语是以某一特定群体为目标,通过刺激、引导来达到销售商品、服务的一种信息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宣传什么理念、认同什么价值的作用已超出了具体企业的范围,特别是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产品宣传甚至产品包装本身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媒介”。

  正因为现代社会中的广告,并非简单地吆喝着卖东西,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广告,不论销售何种产品或服务,也不论是什么具体广告风格,其品牌宣传往往都有一种内在的向上精神或让人愉悦的正能量,极力回避任何可能引发社会争议或反感的因素,比如暴力色情、物化女性、浪费资源、种族歧视等。反观国内一些有点名气的广告,特别是食品、保健品领域的,有的在名字上做文章,有的靠海量广告强刷存在感,有的是大用洗脑神曲……大都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产品本身未必有多么出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为椰树集团此次的作为感到遗憾和惋惜,本就是消费者接受、喜爱的产品,为何要自毁长城般地“抹黑”自己。

  总之,希望包括椰树集团在内的各个企业,都能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必须明白,在广告领域,不是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文案创作更不能把低俗当有趣,把法律法规视为无物,否则,搬起石头终将砸自己的脚。当然,监管部门也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出手,防止不良广告有漏网之鱼。

  跟帖

  须提升消费品位

  虽然椰树集团的低俗广告多次引发巨大争议,但从公开报道来看,似乎还没有被调查和处罚过。所以,当地工商部门此次介入调查,让人对结果充满期待。至于调查结果、处罚结果能否让公众满意,还有待观察。直白地说,这家企业之所以在低俗广告这条道走到黑,与监管不严有很大关系。

  另外,这家企业之所以走低俗宣传路线,还与低俗广告有需求有一定关系。从一些数据看,椰树椰汁每年营业收入在四五十亿元,或许就有低俗广告的“贡献”。因此,消费者需要提升自己的广告品位、消费品位,不要受低俗广告的引诱。只有向这种低俗广告说不,低俗广告才不会出现。

  北京 冯海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