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被污染的“过年租友”是个高危选项

2019年01月30日 07:55   来源:羊城晚报   然玉

  春节一天天临近,为了应付家人催婚的租友市场,再次“火”起来,各大社交平台相继出现租女友、租男友的相关信息,租友网站、租友APP也火热起来。 然而在众多受访者中,多数人都有过被骗定金、路费的经历,相关的报道也时常见诸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租友平台几乎不审核用户信息,充值为会员后还可对原本保密的他人信息进行查看,一些平台甚至暗藏色情服务信息。(1月28日《新京报》)

  “租友过年”的新闻年年都有,甚至往往还能形成一组连续报道。比如说,年前关注“租友”现象、“租友”市场,年后则曝光“租友”所引发的案件、纠纷等等。从不同的时间点和视角切入叙述,媒体渐渐为公众勾勒出了“过年租友”的全貌。而梳理过去几年的相关报道,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租友”最初被表述为是“新奇产品”“创新服务”,而最近则更多被称为“陷阱”“骗局”,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过年租友”,之所以被说成是陷阱,主要是基于骗财、色情服务等等事实。尽管我们说,并不是所有的“过年租友”都是骗局,但其是“骗局”的概率的确变得越来越高。这一结果,一点也不难理解。毕竟,最初的“过年租友”只不过是少数“前卫人士”略带行为艺术和幽默色彩的创意活动,相对还比较纯粹。而近些年来,“过年租友”则彻底被做成了生意。一方面许多组织化的商业机构进场参与,批量供应各形各款、明码标价的“租赁对象”;另一方面,外围的婚介、色情、诈骗等产业也渗透其中,从根本上污染了原生的“租友”文化。

  经过数年的演变,“过年租友”早就不是原来的模样。之于此,一个典型的标志是,关于“过年租友”,业已衍生出了一整套“黑话”“行话”,比如说“绿色租友”“非绿租友”等等……时至今日,变得复杂、暧昧的“过年租友”,对普通人而言越来越成为一个高危选项,能够将之“消化”的,更多还是圈子内的资深玩家。小白想玩转“过年租友”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不小心,还有成为他人猎物的风险。

  “过年租友”年年被谈及,但其社会评价,则是一年比一年走低。这种以“应付爸妈”和“善意谎言”作为逻辑出发点的离奇举动,正加速滑向那些险恶的算计、露骨的交易与低级的欲望。“过年租友”的市场需求真有那么大吗?父母的催婚真有那么可怕吗?除了欺骗再也没有办法好好沟通了吗?又或者是,太多人都在偷懒,都在将错就错,都乐在其中?说到底,这哪里是被动应对父母,而根本就是主动放飞自我嘛。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