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胡敏: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2019年01月24日 14:26   来源:学习时报   胡敏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种使命要求,是一种政治智慧,是一种责任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近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阐明了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出明确要求,为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梳理和深刻分析了当前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就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要求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负起责任,一以贯之和不折不扣地防范应对各种风险,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

  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各种重大风险的表现形式、突出特点、变化规律、应对措施和工作着力点,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防止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果断决策,整合力量,协调配合,狠抓落实,切实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必须永葆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深刻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两个伟大革命”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敲锣打鼓中进行的,而是在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中艰难前行的,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本身就是对风险挑战的积极应对和化解。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既在斗争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又能不断积累防范风险的经验和方法,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有准备之战    2019年01月23日
  • ·数字技术立法尤其要超前    2019年01月21日
  • ·银行业潜在风险仍需重视    2018年12月24日
  • ·为民企纾困要科学规范    2018年11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