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须做好“二次创业”

2019年01月18日 08:11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评论员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如何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有一个特区刀刃向内,从揭短亮丑开始,直言存在“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心态,进而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开启经济特区新起点上的“二次创业”。这个经济特区就是珠海。

  本月上旬,南方日报评论员走进珠海,旁听珠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并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珠海“二次创业”故事。这是一个打破自我、突破自我的故事,是经济特区的一次“归零”“重启”,也是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应有作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充分证明,这项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就以珠海为例,其之所以能实现经济实力的快速跃升,能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能在改革开放中发挥“试验田”和重要“窗口”作用,离不开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离不开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担当,离不开历代特区建设者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正确的东西就要继续做下去,经济特区也要继续办下去。新时代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怎样才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迫切需要重铸特区精神、再燃改革激情、开启创业新篇。

  特区精神还在不在、改革激情还有没有?当然还在、还有,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淡化、消减的问题,存在精神懈怠、不在状态的问题。对此,如果没有清醒认识、客观认识、准确认识,继续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那么“特区不特”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珠海市及早看到了这一点,当地主要领导去年6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直言不讳,“现在的珠海,许多党员干部抱着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心态,过早进入了享受生活的状态,不担责、不敢干、也不想干的现象比较普遍”。去年7月召开的珠海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也提到珠海“使命意识淡薄、担当意识缺乏、思想僵化保守、知识能力不足、作风纪律松散等现象突出存在,不符合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的要求”。上周召开的珠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再次聚焦特区“二次创业”,对珠海市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个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经济特区,只有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特区的优势和地位。

  有问题不怕、有不足不惧,关键是敢不敢正视、愿不愿揭丑、能不能改进。对自身短板问题进行大起底大透视后的珠海,已经转入“二次创业”的改进阶段。“二次创业”怎么创?珠海市提出要建设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把珠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和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破除小成则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观念,努力聚焦问题、补足短板,增强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也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战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中走在前列。

  40年后改革开放再出发,依然需要经济特区先行示范。经济特区过去取得的成绩光彩夺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挑战、问题、不足,并不单单在珠海一个地方存在。站在新起点上,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试验田”和重要“窗口”作用,理应有直面问题的政治品格和实践勇气,理应做好新时代经济特区的“二次创业”。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