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8年10月25日 11:07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黄铁苗 徐常建

  黄铁苗     徐常建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极弱群体。他们不仅物质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贫穷。表现为精神缺“爱”、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经济缺“援”、生活缺“助”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在精准扶贫脱贫、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立法保护儿童的做法和经验,加大政府对有儿童的困难家庭的经济支持,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关爱作用,社团组织、慈善机构等各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使留守儿童这一概念成为历史。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特征;措施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8年5月31日召开会议也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很多理论研究者也从不同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父母外出务工影响留守儿童营养健康,陈在余等认为父母外出务工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1][2]二是父母外出务工会影响留守儿童教育,段成荣、姚嘉等都认为留守儿童小时候缺少父母照料会对其学习成绩、受教育机会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3][4]三是父母外出务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赵景欣、刘红升等认为父母外出长期与孩子分离,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情感。[5][6]四是由于父母监护的缺失,留守儿童易遭受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从已有研究来看,多数研究针对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进行研究,只有很少研究从政府、家庭、社会的角度对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提出建议,关于留守儿童面临问题的分析只是从某一方面展开,不够具体和全面,提出的措施不全面、系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理解和看待。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特殊极弱贫困群体。据教育部、民政部、公安部在2016年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的摸底排查显示,不满16周岁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902万,中西部省份占90.35%,如果考虑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将更大。留守儿童不仅物质贫穷,更重要的是精神贫穷。他们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得到父母关爱和呵护,获得润物无痕般的家教。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中,留守儿童是主要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主要施暴者,留守儿童还容易被性侵等恶性犯罪行为伤害。据报道,广西南平10个女孩长期遭受宿管老师的性侵,她们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留守儿童遭受性侵事件在山东、河南、宁夏、广西、海南等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发生。年龄较大的留守儿童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15年10月18日湖南邵东3名留守儿童劫杀老师事件等。不仅如此,他们在青少年时期造成的心理缺陷将影响其一生。孩子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它关系未来中国社会的状况,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作为扶贫脱贫的重点,在精准扶贫脱贫中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极其重大。

  二、农村留守儿童特征

  (一)精神缺“爱”

  留守儿童特别缺乏的是母爱。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很多留守儿童是在缺少母爱的情况下成长的。母爱是一个人从胎儿到出生直至终生由母亲传递给后代的最伟大最无私的人间大爱。它更多的是一个人在孩提时代,通过母亲对小孩喂养体恤、襁褓提携、怀抱牵引、亲吻依偎、昵称逗乐、嬉戏抚摸、游戏玩耍、调教呵护等言行举止形式传递的。它既是爱又是希冀和教育,它使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安全、温暖和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在耳濡目染中懂得规矩,受到家风熏陶。它是任何其他的爱所不能替代的,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极其重要。毛泽东受他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在《祭母文》中写道“合其人格,如在上焉”。缺少母爱可能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痛苦和终生的遗撼,可能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并将影响他们终生。

  (二)心理缺“疏”

  其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父母陪伴,容易产生“父母不要自己”或“不喜欢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性格会变得孤独、内向、自卑等。其二是家庭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很多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要照顾家里老人,承受沉重的家务负担。迫于生活,他们过早体会到大人的艰辛而主动分担家庭责任,相比同龄人会成熟更早,也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其三是意外伤害、暴力、性侵等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这些伤害会使孩子对社会产生抵触、对抗心理,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其四是缺乏亲情沟通和有效引导。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亲情沟通较少的环境中,爷爷奶奶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多不适合与孩子沟通,长期积留下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攻击等不良情绪。

  (三)学习缺“导”

  留守儿童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学习,回到家中就没有人监督和引导他们学习。农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长辈或其他监护人大都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代沟也比较深,平时对孩子重养不重教,在精神和道德上关注和引导的少,学习上也未能给予有效督促、帮助和辅导。另外,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老教师退休,新教师数量不够,家庭教育缺失的在学校也很难得到弥补。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很多留守儿童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而父母或监护人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对孩子也没约束和引导,不少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有“早不读书好早出去赚钱”的错误认识,致使不少少年成为童工;一些孩子还不能准确、理性判断事物,过早进入社会,有的养成不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安全缺“护”

  其一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等看护人安全意识不够,更没有培养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致使留守儿童溺水身亡事件时有发生,还有烧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烫伤等,他们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二是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容易受到许多不法分子的侵害,如留守儿童被骗、被拐卖,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被猥亵、强奸等。其三是不少留守儿童在学校容易遭受虐待、暴力等,不听话就被素质低下的老师侮辱、谩骂,甚至殴打等暴力惩罚,有的还遭受来自于学校以外的暴力威胁等。

  (五)生活缺“助”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在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更差。其一是缺乏科学喂养。不少留守婴儿的家庭经济困难,只能购买低价劣质的奶粉或很少买奶粉喂养小孩;各种疫苗等疾病防护很难及时到位,使得留守婴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很大影响。其二是缺少营养丰富的饮食。有的留守儿童温饱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营养的均衡搭配。有些寄宿生常以垃圾食品充饥或以自带腌制菜下饭;有的不能吃午餐等。其三是缺少日常生活照顾。由于没有父母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没有规律,冷暖缺少关心,衣服破损无人缝补,寒冷季节经常被冻,炎热季节经常被蚊叮虫咬等,过着无法与城里正常家庭孩子相比的生活。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借鉴国外立法保护儿童的做法和经验

  解决农村孩子的监护问题,需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很多州明文规定禁止父母将8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车内;并且将对孩子监护不周或疏于看护视为犯罪,父母要被定罪甚至坐牢。德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中。澳大利亚《家庭法》以“父母责任”的概念取代“监护权”,更加强调父母对子女肩负的义务。[7]这些国家的父母们都清楚地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该把襁褓中的婴儿或者蹒跚学步的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家中,哪怕只是一会儿。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些国家好的做法与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应该规定父母亲在小孩未一定年龄时,不能同时离开家庭外出务工,至少有一方留在家中以尽抚养和家教责任。学校要教育学生运用法律保证自己得到家庭的关爱。

  (二)政府应当视儿童生活状况制定相应的救济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儿童救济政策应当以不超过所在乡村社区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限。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要尽力向贫困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加大对有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经济支持。政府要列入预算,每年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有留守儿童的困难家庭,使其能达到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首先,为了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的,这项经费的发放要建立严格程序。先由困难家庭申请,再由政府专门部门予以审核,对于符合要求的家庭,由市级财政每年在春秋两季直接拨款到被资助家庭的账户。为了防止弄虚作假和有失精准,市、县民众部门要抽调专门人员进行调查;如发现弄虚作假者要给予严厉处罚。其次,当地政府要对有留守儿童的困难家庭尽力提供和创造“造血”机会。有条件的地方,要就近优先安排因小孩年龄小不能外出务工母亲在本地就业;支持和指导发展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弥补生活不足;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像广东温氏集团一样,带动千家万户在家脱贫致富。最后,政府牵头和公益团体、企业等一起,设立儿童助学基金,重点支持有留守儿童的困难家庭,确保这些家庭的孩子生活有保障,学业不至中断。同时,使这些家庭的父母减轻生活负担,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教育孩子。

  (三)培养父母的责任意识

  除了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政府支持减轻经济负担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父母的责任意识。要通过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的教育,各类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年轻的父母亲都能认识做父母的责任:首先,父母要充分认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精神关爱、情感呵护等。父母不能为了外出赚钱,而置孩子于不顾,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其一生。其次,抚育小孩是母亲的天职。现在党和国家制定了十分优越的农村政策,一位母亲在有老人协助的条件下,在家带一两个小孩,利用庭院从事一定的种植和养殖,男士在外打工弥补家用,足以维持家庭生计。最后,父母要充分认识家庭对小孩的重要性。现在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其中打工族因夫妻分居,造成感情疏远或外遇是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年轻夫妻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离婚最大的伤害是孩子;管理部门不能因为离婚自由,只要当事人双方同意就批准,对孩子尚小的家庭要耐心做好工作,为了小孩,要尽力维持家庭。

  (四)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我国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是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得益于上亿外来务工者提供的人口红利。事实说明,东南沿海地区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需要大量人口来支撑他们的消费和繁荣。但是,改革开放40年了,当年多少打工者已经打工三代,户籍却不能解决,留守儿童也一代一代存在。虽然有的地方实行了积分入户制,但能入户者极少。所以,为了实现精准扶贫脱贫,中央政府要制定强制性户籍政策。因地制宜,对于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要解决其本人、配偶及子女的户籍,让其子女随迁入学。当地政府要选择合适区域,建设一大批廉租房供新入户该地但购不起住房的人员租住。同时,要降低房价和大力支持新入户该地者购买住房。入户当地的社区、学校等单位对随迁入学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

  (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关爱作用

  在没有法律强制父母对孩子必须负起监护责任和政府没有对有儿童的困难家庭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之前,留守儿童在我国还会存在。这就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关爱作用。其一是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予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老师要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的心事,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其父母和监护人反馈。其二是学校要利用春节家长返乡之机,召开家长和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要求父母尽职尽责培养孩子。其三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都要登记造册,以便加联系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六)基层党组织、社团组织、慈善机构等要通过各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其一是当地的基层党组织要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精准扶贫脱贫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医疗等问题,优先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在生活、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其二是各级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合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派出所要净化社区环境,防止游戏机室、网吧、酒吧等对留守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其三是慈善机构要通过募集资金更多关注留守儿童,并且提倡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的适度陪伴。其四是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要大力开展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入户了解其生活情况,讲解用电、用煤气等知识,学会科学饮食、自我保护,提高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等。还可以通过结对子,做“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有“家”的温暖,有亲人照顾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陈在余.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5).

  [2]田旭,黄莹莹,钟力,王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7(1).

  [3]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3).

  [4]姚嘉,张海峰等.父母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8).

  [5]赵景欣,刘霞等.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和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4).

  [6]刘红升,靳小怡.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1).

  [7]梁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的政策:缺失、完善与探索[J].理论探讨,2016(6).  

  [作者简介]黄铁苗,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徐常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