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各种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终于“消失”了。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记者8日获悉,上市一年多后,重压下三大运营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后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10月9日《北京日报》)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各种电信资费套餐中的水分很大,算法复杂,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忽悠。但是要说“忽悠之王”,还是非各大运营商近年来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莫属。其一,在各种各样的“不限量套餐”中,“不限量”无疑是最大的卖点所在,但是等消费者使用后才会发现,所谓的“不限量”其实还是限了量的,没有完全彻底的“不限量”的概念。其二,一旦消费者月消耗的流量超过了限量值,就可能会被降速,甚至是被停止流量服务,直到下个月才能恢复。这意味着,所谓的“不限流量套餐”,也就成了“既限量,又限速”,和运营商所宣传的大相径庭。
如此一来,消费者不但会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更加重要的是,部分消费者会从心里把“不限量套餐”当成了网络数据流量可以不加限制的随便使用。如果说手机一般性的使用,对流量的消耗不算太大的话,那么通过手机看电影、看视频、打游戏,或者是通过共享热点的方式,把自己的数据流量共享给身边的人一起使用的话,对流量的消耗还是很大的,可能还没到月底,就超过了运营商所规定的流量数值。这样不管是网速降低,还是停止流量服务,都会给手机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是造成工作、生意上的损失等等。
明明是限量,偏要在宣传时说成是不限量,这显然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运营商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就成了一种忽悠,一种欺骗,是运营商不诚信的体现。而且,当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如法炮制,这种不诚信的做法也就成了市场的一种惯例,一种明规则,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对整个电信运营市场的长远和健康发展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既然运营商可以在“不限量套餐”上欺骗忽悠消费者,那么在其他的电信资费、业务办理上,同样可以忽悠欺骗消费者,这样电信市场还有什么诚信可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如何保障?
在频繁的舆论质疑之下,工商、消协、国家工信部等等部门,先后对“不限量套餐”的问题表态,要求运营商给予整改。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媒体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三大运营商现在已经在各种宣传资料中悄悄删掉了“不限量”的字样,改为了“畅享套餐”等。但在笔者看来,这还不够,运营商还应该借此机会,不但要对其他流量资费套餐、话费套餐进行盘点和整改,剔除其不诚信的成分,同时在以后的经营中,也应该全面秉持诚信理念,坚持良性竞争。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