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经典平“语” 致敬独运匠心

2018年10月10日 07:54   来源:红网   王刚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于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10月7日新华网)

  林语堂说:“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人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醒觉·对人生的态度》)经典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性价值,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同时,经典也在最朴实的语言中传递着永恒的智慧之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独乐不如众乐”“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些平“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经典闪烁的辉光,看到了经典带给我们的启迪,更看到了习总书记的匠心独运和深厚情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

  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案头文章。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其所谓的古典美亦在于日常的灵活运用。流传千百年不朽的经典,之所以能在千回百转的历史浪涛中依然跃动,这绝不是偶然,而是滚滚历史大浪淘沙后的凝练。习近平总书记把万里河山都装在心中,把治国理念都凝聚在一次次讲话中,一篇篇文章中……

  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留给我们的是哲思和温暖;只言片语,传递给我们的是力量和希冀。习近平总书记“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现实难题的办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养分。”宽阔的视野,执古御今的气魄,构建起泱泱华夏逐梦的大格局。

  借古人之智,融今人之慧,揽天下英才“有所为有所不为”,推陈出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吞吐山河,构建起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平“语”从圣人之处取经求进,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能量,融会贯通,指导实际。用现代思维链接经典,展现大国文化自信,“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当下,“忙”成为很多人的常态。但再忙也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些经典文化中找到初心,看清心路,在阅读经典中休憩心灵,以更佳的状态整装待发,昂首新的征程。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平“语”通过“化”的力量给我们启智、塑志,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