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景区“禁飞”无人机 要堵也盼疏

2018年09月30日 07:19   来源:经济日报   

  无人机虽好,却也不能乱飞

  近日,《黄山风景名胜区关于加强“低慢小”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公开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该《通告》拟从10月1日起实施,届时黄山全山将禁飞“低慢小”航空器,因工作需要者应提前7个工作日报备。

  无人机航拍渐成时尚,景区在这方面的安全管理也亟待加强。各种小微型无人机时常出没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是黄山风景区祭出“禁飞”举措的考虑重点。

  无人机虽好,但也不能乱飞。2017年上半年,多起无人机干扰民航事件出现后,民航局首先划设了机场禁飞区,同时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明确了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进行实名登记等要求。有些重大活动也会临时划定禁飞区域。

  的确,比起在机场周边和城市人群密集区上空的无人机隐患,人们往往对景区里的适度“禁飞”缺乏足够重视。早在2015年11月,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天中午,有人准备在黄鹤楼景区内放飞无人机,被工作人员劝阻,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这名飞友又在别的地方,趁人不备将无人机放飞,结果因操作不慎,无人机竟然掉在了黄鹤楼的楼顶上,所幸没有酿成伤人事件。而前几天,笔者刚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青藏高原游玩时,由于用于航拍的无人机电力不足,结果也掉进了冰川之中。

  无论是出于保障游客安全,抑或是保护自然环境,景区里实施“禁飞”规定,黄山并非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不过,很多时候,简单地堵,肯定不如智慧地疏。以利用无人机航拍美景来说,既然它已引发了越来越多人拍摄“祖国大好河山”的兴趣,似乎也需要提供一个恰当的助兴“出口”。这方面,宁夏的沙湖生态旅游区就率先实施了“吃螃蟹”之举:在每年的一定时期内,景区向空管部门申请长期飞行空域,无人机玩家可在景区划定的安全范围内自由飞行。

  无人机的航拍之乐,已然成了一种促进旅游的新潮之事,那么,在城市不断加强这方面安全监管的同时,匀出适当的空间,特别是在风景旅游区内专门划设一片供给“任意翱翔”的区域,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实需求。并且,有了这样的“畅飞”出口,自然也能提高“飞客”的安全意识,更加懂得“兴趣要支持,规矩要严守”的自省与自律。如此这般,在无人机拍客层出不穷的今天,才称得上是各得其乐、两全其美。(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司马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