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谨防电信诈骗盯上农村人群

2018年09月28日 13:33   来源:东方网   杨玉龙

  最新发布的《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指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大专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报告还预测,农村地区人群或将成为防诈骗的重点关注对象。报告认为,“防骗”或将替代“防盗”,成为未来的电信网络诈骗防治重点。(9月27日《北京青年报》)

  电信诈骗危害性不容小觑,而大部分留守农村地区人群以老弱妇孺为主,信息获取渠道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等,这些极容易成为骗子施骗对象。比如,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的幌子,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吸引农村群众参与。如此,不及扰乱了农村金融正常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谨防电信诈骗盯上农村人群,其一,需要提升农村群众的防范能力。一放面公安机关、金融等部门,可以联手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远离、抵制电信诈骗;另一方面需要构建起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防御战线”,比如,可以开展金融安全知识进农户、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也可以利用起村内大喇叭,引导群众远离电信诈骗。

  其二,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整饬力度。违法犯罪份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构织起的“电话欠费”“银行卡透支”“法院传票”“涉嫌犯罪”,以及谎称受害人“社保”“医保”“电费”“有线电视费用”出现异常问题等,无所不用其极。对此,警方与金融机构等,须联手对类问题进行整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以净化农村市场。

  其三,应对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照。比如,残障人士等,因为这些群体享受到国家相关补贴,极容易给骗子施骗提供机会。比如,媒体就报道过,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残疾人信息,以“民政局”名义通知残疾人领取补贴,从而让人上当受骗。所以,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做好警示,以防范这些特殊群体被伤害。

  同样,个人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骗局,也须汲取其中的教训。比如,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同时,遇到被骗须及时报警处理。讲真,唯有自己防范意识到位了,骗局才不会伤及自己。

  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扰乱了人们生产生活秩序,社会诚信遭到了严重威胁,对此就需要不遗余力进行依法从严打击。但同时,骗子之所以会屡屡成功,无外乎利用了人们的贪心与知识盲点。所以,必要的打击不能缺失,而个人的防范同样很重要。惟其此,这些违法犯罪分子才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社会秩序才能井然有序。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