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指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大专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报告还预测,农村地区人群或将成为防诈骗的重点关注对象。报告认为,“防骗”或将替代“防盗”,成为未来的电信网络诈骗防治重点。(9月27日《北京青年报》)
电信诈骗危害性不容小觑,而大部分留守农村地区人群以老弱妇孺为主,信息获取渠道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等,这些极容易成为骗子施骗对象。比如,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的幌子,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吸引农村群众参与。如此,不及扰乱了农村金融正常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
谨防电信诈骗盯上农村人群,其一,需要提升农村群众的防范能力。一放面公安机关、金融等部门,可以联手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让广大群众认识、远离、抵制电信诈骗;另一方面需要构建起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防御战线”,比如,可以开展金融安全知识进农户、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也可以利用起村内大喇叭,引导群众远离电信诈骗。
其二,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整饬力度。违法犯罪份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构织起的“电话欠费”“银行卡透支”“法院传票”“涉嫌犯罪”,以及谎称受害人“社保”“医保”“电费”“有线电视费用”出现异常问题等,无所不用其极。对此,警方与金融机构等,须联手对类问题进行整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以净化农村市场。
其三,应对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照。比如,残障人士等,因为这些群体享受到国家相关补贴,极容易给骗子施骗提供机会。比如,媒体就报道过,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残疾人信息,以“民政局”名义通知残疾人领取补贴,从而让人上当受骗。所以,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做好警示,以防范这些特殊群体被伤害。
同样,个人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骗局,也须汲取其中的教训。比如,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同时,遇到被骗须及时报警处理。讲真,唯有自己防范意识到位了,骗局才不会伤及自己。
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扰乱了人们生产生活秩序,社会诚信遭到了严重威胁,对此就需要不遗余力进行依法从严打击。但同时,骗子之所以会屡屡成功,无外乎利用了人们的贪心与知识盲点。所以,必要的打击不能缺失,而个人的防范同样很重要。惟其此,这些违法犯罪分子才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社会秩序才能井然有序。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