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分论坛作为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之一,日前在成都举办。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02亿,总量保持全球第一。在这个背景下,全面提升网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少不了网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网民网络素养急需提升。总体上来说,我国网民是能够合理使用网络,并坚持在网上理性表达的。但也不排除一些网民不理智、不理性。实际上,如今网民网络素养的良莠不齐已通过各种现象呈现出来——沉迷于游戏的“小学生”,情绪化表达的“键盘侠”,凡此种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有序有效的措施,对网民的上网行为切实加以规范,培养更多“好网民”。
人无品,不成人;人无德,不成器。品德素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现代人如果要被称为一个有素养的人,网络素养不可或缺。网络素养,主要包含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的批判能力和解读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生产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等。简单一点来说,网络素养就是,既有不去害人的道德,也具备不被网上害(网络伤害)的基本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先天就能形成的,必须上下联动、内外兼修、积淀成习。
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人非生而知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网络素养对网民的学习能力要求非常强,需要不断提升,没有上限,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党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发动全社会参与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指导网民高效、正确地接收网络信息,良好地享用网络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网民网络素养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和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让广大网民在网络生活中具备健康、敏锐的媒介解读能力及批判能力,提高网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广大网民要主动学习网络技能、科学甄别有害信息、全面提升运用网络能力。
要把责任扛在肩上。责行天下,责无旁贷。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环境、疯狂猖獗的网络诈骗案例,一次次警醒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守土有责的责任感,不断提升网民网络安全素养,守护好网络这一“生态园”。网络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用技术、大数据、产品去触及消费者;公安和网信办等部门则要从根上打击,还网络环境以洁净,让团伙诈骗犯罪减少。广大网民特别是党员网民要强化社会责任,坚持客观公正,通过客观思辨、独立思考,正确应对社会热点事件和网络事件,对各种信息正确辨识、选取和传播;坚持理性表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不漠不关心,不片面过激,对有害信息坚决抵制,并将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思想传播出去。
要把自律牢记心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着党和国家对网络环境和空间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依法上网、依法管网、依法用网也逐渐成为常态。但是,仍然有一些网民网络素养水平不高,缺乏自律意识、规范意识,有的有意制造网络混乱,有的违法违规侵犯公民权利,有的散布不当言论引发混乱和破坏行动,给网络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民是网络的“主角”,网民的上网行为,绝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肆意妄为的,要坚持依法上网,不做危害广大网民的事,对于网上传播的信息要有甄别能力,不轻信,不传谣。要坚守“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杜绝出格和违法行为。要提高互联网技术和技能,主动向其他网民传播健康文明上网理念。
网络安全,没有谁是“旁观者”。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必修课。成为一个“好网民”,应该成为全体国民、网民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当然,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网民提高网络素养,争做中国好网民,不是开个会、讲个话、发个文、搞一次活动,就能变成现实的,必须把网络安全方面的要求和理念付诸行动。广大网民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弘扬正能量,传播正能量,为营造清朗网络环境贡献力量;在网络交往中应自觉维护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益,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恪守上网底线,让安全、文明、守法成为互联网上的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