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价,别总显得“羞羞答答”

2018年09月21日 11:55   来源:东方网   刘天放

  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份公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之后,一大波景区陆续宣布降价。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29日,已有21个省份出台了157个景区降价(免费开放)措施。(9月20日中新网)

  “双节”将至,不少景区开始降低门票价格,这对于想在节日期间出游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毕竟能省一点钱。而且,在纷纷宣布降低门票价格的一大批著名景区中,除了原来已宣布降门票的扬州瘦西湖、青岛崂山、陕西华山、武汉黄鹤楼等,从9月20日起,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小浪底、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区,也宣布降低门票价格。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双节”前夕纷纷宣布降低门票价格的景区中,降价幅度却显得很小。例如,少林寺门票由100元降为80元,龙门石窟门票由100元降为90元,小浪底门票由50元降为40元,乐山大佛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门票价格由90元降为80元,乌镇东栅景区门票从120元调整为110元,千岛湖门票从150元下调至130元,黄鹤楼门票从80元下调至70元……

  而降幅较大的景区主要有:扬州瘦西湖门票从150元降至100元,青岛崂山从245元降至180元,黄山景区由230元降到190元。云台山由150元降为120元,九寨沟风景区由220元降为190元,黄龙风景区由200元降为170元,峨眉山景区由185元降为160元……综合看,崂山为降幅最大的65元,而大部分景区基本在10元到30元之间。

  可见,所谓门票降价,并没有降多少,降价的“含金量”还显得不足,与人们的预期尚有很大距离。不过,多数人恐怕不会因为景区门票降低了10元20元甚至几十元就能左右自己的出游意愿。那么,发改委发文督促景区降低门票价格的目的何在?其实这样做,既有“让利于民”的意味,还有倒逼景区转型升级的更大目标。

  旅游行业“门票经济”盛行,成了难以打破的行规。期待中的“全域旅游”远没有照进现实。而发改委此举,就是要建立健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体系,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重点剥离景区承载的“额外负担”,包括不合理的政府收费收入等,使景区摆脱单纯依赖“门票经济”的模式,为旅游业走上“全域旅游”之路做好铺垫。而降低门票价格,就是景区向前迈出的第一步。

  “门票经济”仅是短期利益,而全域旅游才是长久效应。面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观念转变得越早越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反之亦然。可在我国旅游业已发展到一个重要转型节点的情况下,不少景区仍然坚守“门票经济”旧思维,这恰是必须克服的观念顽疾。门票经济已被视为“夕阳产业”,只有为“全域旅游”多做铺垫,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回报。而一些景区还抱有侥幸心理,搞“明降暗升”,这无疑是鼠目寸光,

  转变经营思维模式,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更多旅游产品,朝着实现全域旅游的方向发展,以形成健康的旅游产业链,已成为行业共识,这也与国家倡导的全域旅游方向一致。由此,景区降价,别总显得“羞羞答答”。从降低门票开始,才更具长久眼光。相信经过几番博弈,依赖“门票经济”的景区,恐怕会错失良机,而顺势而为,在“旅游+”上不断探索的先行者们,势必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先机。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