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证券评奖沦为一门生意

2018年09月20日 06:41   来源:经济日报   

  时至9月,一年一度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进入投票季。对于参评分析师来说,若能“金榜题名”,几乎就等于名利双收。而把热门种子选手“拉下马”则意味着己方机会大增。于是,类似最近某券商分析师不雅饭局视频流出的事件接连出现,只是反映该评选竞争性的一个缩影。此外,花式拉票、怪诞饭局、分析师大咖秀等在每年的证券分析师评奖中都会轮番上演。

  如果要给评奖行为本身也“评个分”,恐怕离不开两个视角:一是这类评奖是否有利于证券业尤其是分析师队伍长远、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更好地服务投资者;二是评奖本身是否具有公信力。

  证券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就业,主要研究和分析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上述报告及分析、预测或建议等服务的专业人员。因此,真正能够评判分析师水平高低的只有市场和投资者。离开这两方面因素,单纯依靠各种“作秀”乃至其他利益输送方式,对一名证券分析师“评头论足”,恐怕事与愿违。

  如此简单的道理,分析师们不会不懂。但“花式拉票秀”之所以年年上演,根源在于目前全行业缺乏明确的量化绩效考核机制。在此背景下,一些市场化机构、财经媒体看准评奖市场的“空白”,拉拢有获奖需求的分析师、证券公司和所谓权威评委,或明或暗搞起“评奖生意”。以新财富为例,分析师若能跻身其榜单前5名,按照“行规”,将与其他同行在收入上拉开较大差距。正是在巨大利益驱使下,部分分析师不再潜心做好研究,而是对所谓的最佳分析师头衔趋之若鹜,甚至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巴结主办方和评委。

  如此评奖,影响了分析师的独立性,影响了证券研究质量,既不利于证券分析师队伍长远、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甚至让整个证券行业蒙羞。

  目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除允许少数媒体为公募基金评奖之外,并未准许其他任何机构、个人和媒体为分析师、券商和金融机构评奖。不客气地说,当今市面上的各类评奖活动大多是包装花哨的生意,没有几个主办方具有真正的评奖资质,也很难说评出来的奖到底有多少公信力。

  别让证券评奖沦为一门生意。从短期看,要从落实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对证券分析师参加有关评选活动管理的通知》入手,明确要求分析师不得进行利益输送、不得拉票、不得“晒牛股”等;从长期看,要加快完善证券评奖、评级相关法律法规,摆正证券研究质量评价的导向,建立和完善证券研究报告的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让广大分析师能获得明确的评价和晋升通道,真正潜心研究,从根本上提升证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作者:周琳)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