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这些疑问都将在央视7月23日播出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得到解答。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物虽然静默,可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与人交流——走马观花者,它给你展示造型之美、工艺之美、色彩之美,令你惊叹;细心欣赏者,它向你讲述自己的光阴故事、人世变迁,让你感怀。《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讲故事,把文物从静态展示中“激活”,并把观众拉入历史隧道,与文物一道见证历史流变、感受中华文明,创意可圈可点。
每一件国宝级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段国宝故事,都蕴含着家国情怀。每一份家国情怀,都让人为之感动。比如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中国现在最早画作之《游春图》,其颠沛流离、复归故宫的故事,就饱含着大收藏家张伯驹浓得化不开的爱国情怀。1946年,当得知《游春图》将被卖往国外的消息之后,为了不让国宝流失海外,张伯驹一咬牙把自己住的宅子给卖了。据估算,这个宅院若搁到现在,价值过亿。新中国成立后,视书画重于性命的张伯驹,又将包括《游春图》在内的大量文物捐献给了故宫。
让国宝“开口”,讲好中国故事。既要充分发掘故事,在基于史实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让故事枝繁叶茂、血肉丰满,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让观众喜闻乐见、情动于衷,构思也要拿捏好史实客观性分寸、把握好戏剧演绎边界,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戏说历史、唐突古人,让观众产生误会。科学性与严肃性不存,故事编得再好,也不合适。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