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需要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表现为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而且包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工业化历史进程看,几乎每一次引起产业变革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催生着各行各业的探索者和发明家,推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众多奇迹。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忽视了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树立匠心。树立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尊重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完善制度机制。比如,可以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设立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奖项,评选奖励优秀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人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发展,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培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方式。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为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将工匠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激发员工钻研生产技艺、不断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打造精品。只有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塑造更多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业才能实现品质革命、跻身世界前列。打造精品不是简单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当认识到,一切物质产品归根结底都是由人的双手创造的,任何一件精品的诞生都蕴含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需要注重改进制造工艺、提升管理水平,更需要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应引导鼓励员工树立成为“中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将工匠精神体现到一件件精品上,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