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不能任其自弹自唱

2018年07月03日 07:31   来源:工人日报   杨朝清

  每一次忽悠与欺骗,不仅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也是对契约精神的背离和对社会信任的切割。

  继“滞销大爷”被拆穿谎言后,互联网营销又改走“美女家的产品”套路:春娇姑娘大学毕业回乡销售爷爷做的紫砂壶、生于紫砂壶世家的阿芳正在跟母亲苦学制壶手艺、清欢姑娘宣传自家原矿老料紫砂壶……当紫砂壶被快递到家时,消费者发现壶的外观和美女所传的图片相差甚远,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见7月1日《北京青年报》)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进行疯狂的利益变现,他们不择手段;当欲望号街车变成“脱缰野马”,互联网营销骗局便层出不穷。套路深深的互联网营销骗局玩的是“新意与创意”,不断“推陈出新”;“滞销大爷”行不通了,“美人紫砂壶”上马了,下一个又会是什么昵?

  不论是大打亲情和乡愁牌,还是塑造出一个紫砂壶世家的非遗传承人形象,抑或标榜原料老矿的“正宗”,为了忽悠消费者,商家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具有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热衷讲故事的“美人紫砂壶”正是想通过提升紫砂壶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来诱惑消费者上钩。

  究竟是脚踏实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声誉?还是通过讲故事、编故事来“走捷径”?现实中,不少商家选择了后者——无中生有、夸大其词,能忽悠一个算一个。毕竟,与收益相比,互联网营销骗局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千方百计地“钻空子”。

  面对互联网营销中那些吸睛的宣传,消费者也要多一些风险防范意识。在看得见的前台里,美女太诱人、故事太动听;在看不见的幕后,三个“壶美人”是同一个人,故事都是文案策划的产物。轻易地被“美人紫砂壶”忽悠、欺骗,也折射出一些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存在着漏洞与短板。

  互联网营销不能任由商家自说自话、自弹自唱,每一次忽悠与欺骗,不仅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也是对契约精神的背离和对社会信任的切割。消费者被互联网营销蒙蔽后所面临的不仅是物质损失,也是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只有职能部门的市场监管、电商平台等共同发力,为网络营销及相关的宣传广告常念“紧箍咒”,才能避免互联网营销“野蛮生长”。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