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能每逢“剁手”就玩套路

2018年06月20日 07:16   来源:北京晚报   张丽

  本周一,是仅次于“双11”的电商年中大促“6·18”的正日子。线上各种“大促”、“买就送”、“史低价格”……线下当然就是“买买买”当道。而且,今年的“6·18”战线拉得很长,以天猫为例,从五月下旬就开始了各种预售,进入六月就可以付尾款、领津贴;这两天,各家电商的促销进入白热化——各位亲的手,真是不够剁了呢。

  但是,也有越来越冷静的消费者发现了不少套路。据本报报道,有消费者发现,自己熬夜在6月18日零点购买的所谓限时限量销售的“最低价”产品,在过了限价时段之后,价格反而比自己抢购时的更便宜,而且根本不用抢。还有消费者发现,一些促销商品每天都换着花样做各种折扣或者买赠活动,让消费者根本搞不清到底哪天、什么时候才是最低价。虽然今年天猫等电商平台一改去年“双11”促销的烧脑玩法,号称“一简到底”就是津贴加抵扣红包——当然各种红包的玩法依旧繁杂,但是每个网店自己的促销花样仍旧绕晕了绝大部分消费者。

  必须承认,电商年中、年尾的两次促销是举国上下消费者大采买的好时机。这一点,从10年来天猫等电商节节攀升的销售额就可以看出来。相应地,各级管理部门也纷纷介入了这些民间自发的购物狂欢。去年“双11”,北京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网信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8家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13家重点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2016年,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也曾召集15家电商,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如今,大型“剁手”之前,管理部门约谈电商平台几乎已成惯例,而且还有《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加强自律,发现价格欺诈行为的,既要在电商平台内部采取惩罚措施,也要及时移交职能部门予以处理。更进一步,据央广经济之声报道,目前《电子商务法》草案已经通过了初审和二审,六月底会进入三审,今年年内《电子商务法》有望出台。未来诸如电商虚假宣传、刷单炒信、捆绑销售、侵犯知识产权、支付安全、经营者之间不正当竞争等社会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将有法可依。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逢“剁手”就有“套路”的情形会越来越少。当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以“双11”为代表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已经走出国门,开始为全世界的消费者“带节奏”。那么,我们的监管更应该挺立潮头,为所有消费者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