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传统节日的韵味洒满华夏大地

2018年06月15日 10:26   来源:南方网   张湘君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值盛夏,端午佳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大家不仅可以享受美味的粽子,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举行或观赏赛龙舟活动,想想都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可是纵观近年来的传统节日现状,就连我国最重要的春节,也经常会有人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甚至吐槽“过年没意思”。更有一些节日成为了单纯的“购物节”。许多小孩子、年轻人对外国节日的热衷大大高于对于传统节日的喜爱。对于外来节日不能一味的抵制,要细分析其在国内受欢迎的原因,积极借鉴,从而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一些国家竟然“盗取”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己用。为何传统节日韵味越来越淡,而外来节日却备受欢迎呢?为何传统节日墙里开花墙外香?种种现象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国人对外来文化有新鲜感,觉得过“洋节”是追求时髦;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随着年代的久远,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都淡忘了,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三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很多节日都成了单纯的购物狂欢节,和传统文化一点也不沾边;四是缺少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以及氛围的营造,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不能发挥其作用。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文化市场欣欣向荣,各方面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平时就应该多注意传统节日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多组织一些富含节日色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端午节可以举办歌颂屈原诗歌大赛,有条件的可以举行赛龙舟活动,还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等。把节日气氛营造出来了,文化的魅力自然会散发出来感染每一个人。总之,让传统节日的韵味洒满华夏大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