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好人”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2018年06月06日 07:58   来源:红网   刘凤敏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10年间,定格了成千上万普通人善行闪光的瞬间。1168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681个感人故事,刻画着当代中国的道德年轮,一张张朴实面孔,一个个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之歌。(6月4日中国文明网)

  凡人善举情暖大地,“中国好人”灿若星辰。历来,“好人”就是人们评价某个人道德高尚最朴素的用词,也是对一个人道德素养的最高褒奖。盘点“中国好人”,每一个好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都有一颗向善向上的爱心,正是这种爱心,凝聚成了一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精神,时时刻刻向身边的人们传递着一份社会正能量,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也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变中激扬主流,在多样中凝聚共识,就像这些“中国好人”一样,以一种真实的感动,来唤醒人们思想上的深度觉醒,形成一种文明自觉,大到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救人于难,小到一份关心、一句问候、一声感谢,却无不释放出非比寻常的力量,激荡起我们的精神共鸣,共同构筑起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身上都有善念的种子,不经意间的善行闪光,都值得被标记呵护,成为映照我们心灵的“光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问:我们年年学雷锋,雷锋当初学的谁?答案就是身边人。近年来,河北省坚持把道德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深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河北好人榜”等评选活动,先后推出了林秀贞、高淑珍、李保国、吕建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价值认同。

  毋庸讳言,唯有让好人有好报,才能让好人有底气、社会有正气。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设立道德模范基金、见义勇为基金等活动,从精神、物质等各方面关心帮助当地“好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行善者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有光彩、有尊严,进而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取向,使好人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也让我们的社会充满道德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中国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平凡诠释着伟大,用善行义举汇集起道德的力量,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面向未来,大力弘扬“好人精神”,架起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的桥梁,自觉加入“中国好人”的行列,用忠心孝情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用爱心赤诚回报社会,引领社会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