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印记”为上合组织增添亮色

2018年06月04日 10:07   来源:南方网   雷钟哲

  从在中国上海诞生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已走过17个年头。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一贯将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从理念到行动,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记”。(6月3日新华网)

  即将拉开大幕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让人们在充满向往与期待的同时,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17年风雨兼程,17年务实合作,17年硕果累累,17年互利共赢。如今,上合组织成员国各方政治互信升至新高度,安全协作取得新进展,务实合作取得新突破,人文交流收获新成果。扩员之后的青岛盛会,又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回溯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很容易发现其中十分醒目的“中国印记”。中国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一以贯之精心呵护、大力推动,用中国智慧为其提供精神滋养,用中国行动为其提供强大动力,用中国倡议为其提供宽广平台……上合组织前秘书长梅津采夫曾说:“如果把上合组织比喻为一幅美丽画卷,中国就是其中最亮丽的色彩。”这个评价,可谓恰如其分、名至实归。

  中国所以对上合组织呵护有加、鼎力支持,就在于上合组织的精神宗旨与中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理念高度契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概括了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正是这个目标的题中之义。

  在实际行动中,中国更是身体力行,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在安全、经贸、人文、机制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国始终以积极姿态推动与各成员国的务实合作,对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相互协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一年来,在中方积极推动下,成功举办重要机制性会议以及大型多边活动等160多项,涵盖外交、经贸、安全、科技等广泛领域。天道酬勤,中方不懈努力取得不菲成果。

  其实,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印记”,有着中华文化的深厚背景与精神渊源。“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主张大同、和平、包容、开放,从来就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可以说,“和合”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因子,是“和合”外交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国印记”的基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始终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为优先方向,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实践,严厉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积极防范热点问题负面影响扩散外溢,为确保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成员国人民带来福祉。当前,上合组织依然面临“三股势力”、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等严峻挑战,尤其需要继续巩固战略互信,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坚持公平正义,共同推动以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热点问题。

  上合组织发展历程的“中国印记”,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的生动彰显,是中国外交的成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气质相通、目标吻合。中国将会在青岛峰会上继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上合故事,为使其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书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武晓娟)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