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手机流量“越跑越快”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2018年05月30日 09:55   来源:南方网   丁家发

  在流量资费下调的大背景下,“偷跑流量”却成为网络热词。“原本1个G够用一个月,如今却挺不过15天。”许多用户开始对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质疑。记者对部分用户手机流量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用户流量过度消耗、运营商流量计费方式不够完善等现象确实存在,已成为通信资费降低的一大掣肘。(5月29日《经济参考报》)

  随着5G网络时代临近,现有网络的提速降费成为各方关切。然而,在运营商各项优惠措施推行之后,有不少用户感觉手机流量却“越跑越快”,实际的通信资费支出不降反升,确实让人感到费解,不仅使用户减少了降费“获得感”,也让“偷跑流量”成为广泛质疑的焦点。笔者认为,手机流量“越跑越快”不能是一笔糊涂账,用户的普遍质疑需要合理的纾解,各家运营商应该采取积极的举措,严格规范流量计算和计费方式,增加流量计算和计费的透明度,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并进一步提速降费让利于用户,让广大用户能真正从中受益。

  如今,手机、电脑已成为很多人畅游互联网的“标配”,有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流量资费等通信费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的一项重要开支。不可否认,相对于2G、3G网络时代,4G、5G网络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网速更快,界面和图片更加清晰,与之而来的就是流量也跑得更快了,原本1个G的流量够用一个月,现在1个G或许只够看一部高清晰度的电影。这也是造成运营商优惠措施不断而用户资费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

  然而,面对资费不降反升的现实,不少用户很容易会有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偷流量”的质疑。而电信行业分析师则认为,运营商修改用户流量数据或许得不偿失,假设运营商要“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孰是孰非,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然,我们不排除有部分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方式上做一些手脚“算计”用户;也有可能是用户下载的不良APP软件,在暗中恶意“偷”用户的流量;还有一些手机软件经常自动更新或在后台运行消耗流量,让用户无法察觉。经过质监部门和计量研究机构的对比检测显示,运营商通过调整流量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成立。但是,这样的权威性结论,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户的疑问和质疑。

  笔者认为,要合理纾解用户的质疑,一方面,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统一规范手机流量计算方式,并对流量计费方式和标准加以监管,以防止运营商做手脚多计算流量,或暗中加收不合理的资费;另一方面,各家运营商要严格规范流量计算、计费,对出现异常流量剧增状况,应即时短信提醒用户,并将用户的流量使用行为生成“详单”,供有疑问的用户进行查询,同时,可以通过技术革新进一步降低网络维护和运营成本,并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或降低资费标准让利于用户。此外,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时不要盲目、过度消耗流量,也不要下载一些恶意“偷”流量的APP软件,以防止流量使用异常导致的损失。

  总之,要尽量避免手机流量“非正常消耗”,通过各方努力,流量即使“跑得快”,资费也能“降下来”,让用户真正获得提速降费带来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