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善款使用,更需叩问“世道人心”

2018年05月28日 07:28   来源:齐鲁网   朱永华

  近几日,河南周口市太康3岁女童小雅去世的消息备受关注。小雅的离世引发一些网友针对其家人的质疑,其中包括小雅家属是否利用小雅病情筹集善款后放弃对她的治疗,是否将筹集资金用于小雅弟弟的唇腭裂手术,以及筹集善款去向等。一系列的疑问让小雅家人陷入舆论漩涡。

  孩子身患重病,父母无力救治,社会爱心捐助,怎奈回天乏术。在救助对象去世之后,质疑账目不亲、善款被患者家庭滥用甚至要求退回余款的“捐款事件”,这几年频频出现,几乎到了“凡捐必有”的程度,最终的结局也大多相同,不堪舆论重压骚扰,受捐助家庭公开明晰账目,将剩余款项转交政府或另捐其它慈善机构。盘点这些被质疑的“捐款事件”不难看出,尽管救助款项中确有极少部分被用于患者的生活环境改善,但绝大部分款项显然也都用在治疗患者“刀刃上”。

  为人父母者都有体会,病在孩子身上,疼和苦都在父母心里,但凡有一丝希望能够将孩子治愈,没有哪位父母会舍得放弃,恨不得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孩子的健康。小雅哥哥患有唇腭裂,但这种病不仅治愈率很高,更不会危及生命;而小雅患的却是“绝症”,作为小雅的父母,必然会全力以赴筹钱来挽救女儿的生命,在得到社会爱心捐助之后,也必然会以更加珍惜的态度将捐助用在“救命”上,相信小雅的父母不可能不明白“轻重缓急”,而小雅爷爷及相关机构也证实,小雅哥哥的唇腭裂早在父母发起募捐之前就已经做完手术,且费用也是由另一家慈善机构承担。

  笔者无意“以君子之心夺小人之腹”,但某些网友针对小雅父母的善款使用质疑,确实有些缺乏理性甚至是想当然,相关方面证实,小雅父母两次通过网络平台总募集善款只有不到4万元,却硬生生被某些网友放大到15万元之多,而从小雅爷爷最终退回余款精确到个位数的情况看,至少说明这家人在使用善款问题上,不仅没有“乱花”,而且是非常细心和慎重的。

  人们向小雅一家奉献了爱心,既希望小雅能够早日康复,更希望自己的捐助能够用在为小雅治病的“刀刃上”,但也应该想到,面对早已被病魔折腾一贫如洗的小雅父母,急需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既然奉献了爱心,就没必要过于苛求。愚认为个别网友有些缺乏“厚道”,居然对小雅父母为女儿购买的小玩具也进行质疑,且无论小雅的玩具是否为善款购买,一个身患重病的三岁孩子,如果玩具能够缓解病痛有助于治疗,即便是用善款购买又有什么不妥?

  包括“小雅之死”和以往多次发生的个人募捐被质疑事件,一方面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不缺乏爱心,救人于危难之中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网友和部分捐助者的信任与包容心态浮躁甚至反复无常,面对小雅父母等陷入困境的求助,社会选择了信任和慷慨相助,而一旦“聚沙成堆”,看到数目不菲的善款全由受助者支配,马上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尤其是发现受助者情况异常甚至救治无效病亡之后,更会想当然的认为受助家庭是在“欺骗爱心”,于是各种质疑声纷至沓来,且无论受助家庭如何辩解甚至惊动官方出面,均难遏制一时的传言四起。

  面对陷入困境家庭的求助,爱心奉献的确能给这些家庭带来重生的希望,更能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的温暖。但现在看来,社会爱心捐助也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他既可以帮助受助对象摆脱命运的不幸,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样也可以让刚刚走向新生的受助家庭再次陷入另一个“漩涡”,背负起沉重的精神枷锁。而打开这副枷锁的“钥匙”,既不全在捐款使用的账目透明,也不单单需要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更取决于健康的世道人心。

  小雅陷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魔掌,我们在信任的前提下选择了爱心救助,虽然没有战胜病魔,但同样给这个家庭带去了关爱和温暖,我们在祈祷小雅“一路走好”的同时,不妨以更包容的心态善待小雅的父母,少些质疑多谢信任,小雅离去,最刻骨之痛的无疑还是小雅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包容、理解和信任,即是爱心捐助者,就更没有理由再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