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标题岂容乱改

2018年04月24日 07:44   来源:北京晨报   

  《时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远》《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烟花易冷,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这些标题乍一看很像网络上经常读到的“晋江体”言情小说,如果告诉你这分别是文学大师朱自清、徐志摩、周作人的作品集,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记者在当当、亚马逊以及实体书店看到不少将大师的经典作品套上“花式”标题的图书。(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支持

  不必过于紧张

  对于一些新型内容供应者,这可谓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他们在这个变化的市场如鱼得水。无论做出怎样的反应,有着怎样的处境,都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阅读对象和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

  内容生产要不要向市场接轨,要不要向读者妥协,向来是一个两难话题,历史上存在着无数挣扎。在市场逻辑里,以变应变才是最大的不变,既然市场变化了,那自然需要做出调整。

  关于变与不变、如何变的问题,前人有着自己的探索。今天的内容市场固然有不变的成分,也有不变的元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对写作和出版带来了影响,适当做出变化,既是适应市场也是尊重市场。现在的问题在于,面对这个变化的时代,有些人还在坚守自己那一套,不肯作出适当转变,甚至攻讦一些变化;还有一些人陷入了娱乐至死,陶醉于低级流行。

  就出版内容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满足浅阅读,主要是娱乐性的,为了打发时间;还有一种满足深阅读,主要提供知识性、审美性和思想性内容。大家基本能够接受浅阅读的求变。但是,深阅读并非不要改变、不可改变。从满足读者阅读习惯出发,对传统内容生产进行适当调整,可谓正当其时。现在很多人忧患数字阅读的“浅快碎”,其实这并不是数字阅读的必然模样;更理性的态度,还是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数字阅读也能“深起来”,也有深的一面。

  是的,对花式图书标题不必过于紧张。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整个内容生产要么不变,特别是严肃内容生产对数字阅读不屑一顾;要么乱变,譬如一些花样标题走向了轻佻和轻俗。(毛建国)

  ●反对

  亵渎文学经典

  将文学经典冠上“晋江体”“鸡汤式”的花式标题,不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是叫人觉得荒诞不经。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不仅是大师之作,更因为它凝聚了大师独特的思想、人格、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美学和思想价值。一个崇尚文化的民族,往往对本民族的文学经典爱护有加、推崇至极。我们今天强调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吸取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精华,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现实动力。经典需要推广,需要细细玩味,更需要学以致用。但是,像花式标题一样,对经典极尽玩弄之态,是对经典极不严肃、极不尊重的态度,甚至是亵渎。

  推广经典阅读,关键是加强正面引导,使敬畏、热爱和阅读经典成为一种精神需求,一种阅读自觉。靠给经典冠上花式标题,也许确实能够吸人眼球,提高销量。然而,这种做法给经典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浮尘,涂上了功利色彩和浮华气息。文字需要沉浸,是因为思想沉甸厚重。花式标题的外衣,恐怕只会助长对经典的亵玩之风,此风一长,经典或会伤痕累累,其凝聚的思想之光、智慧之光、价值之光也会黯然失色。

  图书出版有“市场价值观”,但经典恰恰最需要一份“文化的持守”。经典也许会寂寞,但绝对不能浮躁。我们呼吁和引导青少年走进经典,尤其需要态度谨慎。经典是精神大餐,是灵魂洗礼,是价值观熏陶,这一点必须坚守,不能丝毫动摇。花式标题也好,市场决定论也好,游戏精神也好,都不是推崇经典的正途捷径。要小心这些“玩经典”的市场手段误导了青少年对经典的情感和态度,要让这些花里胡哨的“不正经”远离经典。

  图书出版商应端正观念,充分认识到经典推崇不是简单的图书推销。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找到市场经济与经典阅读的切合点和融合点,才能找到符合时代特征的经典阅读推崇办法,才能用自身的善作善成引领青少年迈向经典文学的神圣殿堂。(范军)

  ●评判

  丢了文化操守

  随着阅读方式的变革,出版社的日子不好过了。如何留住阅读情怀?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在积极努力,有的给出版社“出版补贴”,有的给长期读者“阅读补贴”,还掀起了各种各样涉及阅读的活动高潮,书店的布局也不断调整。唯一目的,就是要留住文化,留住情怀,留住阅读。

  当然,眼下还有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留住年轻人这个阅读群体?让年轻人喜欢阅读,坚持阅读,是需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地方在探索激励年轻人阅读情怀的方式。出版部门也在为激励年轻人的阅读情怀而努力。如何让年轻人爱上阅读?无疑,文化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因为,有着这样的出发点,推广经典文化开始变着法子,让“经典书籍”适应“年轻口味”。

  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在再版“经典书籍”的时候绞尽脑汁。努力的方向,放在了“书籍名称”修改上。固然,这些奇怪的书名可以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然而却祸害了正统的文化。

  “经典书籍”对接市场,这是需要做的,可是在对接市场的时候,要坚守住底线,那就是不能祸害文化。可以在书籍的排版上,设计上,插图上,大小上,对接“年轻口味”,却不能把书籍的名字弄得不伦不类。(郝雪梅)

  ●提醒

  别拿市场论当借口

  在市场为主和消费为王的理念下,新书名花式化已成为趋势,而经典名著再版时,以“花式标题”出现则让人不免大跌眼镜。如果不看内容而仅从书名判断,则不难发现这种炒回锅肉式的包装法,已然形成了很大的误导。常言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更何况,经典名著的标题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因素叠加,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特殊化的文化基因。基于阅读需求和消费迎合,在“销量为主”的导向下而随便更改书名,显得极不严肃。

  时下进入了快餐化时代,静心阅读已变得相当不易。“娱乐至死”的社会风气甚嚣尘上,内容积淀则变得越加困难。严肃文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存在,更在内容的塑造与风气的引导下,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的确,市场的力量不容小视,消费者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不过,严肃文学和图书出版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责任,即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以及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对快餐化、娱乐化和花式化的迎合。如果连好端端的图书,都得靠“炒作标题”作为卖相,无疑亵渎了文学、图书、作者,误解了需求和市场,也逃避了责任与担当。

  名著或者经典图书属于高品质的精神产品,保持其纯洁和本真才能让其灵魂塑造功能得已延续,基于市场销量因素的“标题炒作”,是对本应扭转的社会风气的刻意迎合,破坏了严肃文学的形象,不失为一种极坏的恶例。

  供给侧改革具有普适性,可以通过供给侧的产品升级而促进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在阅读功利与浮躁化的当下,更应做好图书的严肃性,避免对浅层阅读习惯的迎合,而是通过坚持本真和保持本源,影响和改变消费习惯,让沉心静气的深层阅读得以回归、延续和固化,并以灵魂的塑造和修养的提升,实现社会风气的有效转变,让书香浸淫每个人的内心。近年来盗墓、玄幻、穿越等类型的小说在学生中流行,跟图书出版流行于“花式标题”,不过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足以说明在精神产品市场,亟待开展打假治劣并进行正本清源。

  从某种意义讲,“花式标题”无论设计多么新颖,脱离了原著作的炒作就是粗制滥造。让每个阅读者都知道《红楼梦》的来历并保持严肃性,而不是《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的泛娱乐化,文化才会因为灵魂塑造而真正繁荣。(唐伟)

  ●三言两语

  对于传统读书人来说,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式标题,应该会皱起眉头吧?

  ——袁明清

  当下市场上,花式标题书名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而是几乎波及各个领域。

  ——刘宏力

  好端端的图书,都被花式标题糟蹋了。

  ——王微

  早年鲁迅先生出版单行本时,是地地道道的“市场决定”,但他的书名相当简洁,如《彷徨》《呐喊》等,为什么他的单行本照样那么成功?

  ——吕梁

  标题再好,内容枯燥也白搭。

  ——杨木迩

  标题花式过度只会误导读者,戕害经典。

  ——阎涛

  只顾经济利益,无视社会效益,是缺失责任担当的表现。

  ——李再生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