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街头艺人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2018年04月19日 07:06   来源:北京晨报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布消息称,从4月16日起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经过选拔培训后,可以于本月月底在成都的指定地点开展街头艺术表演活动。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表示,街头艺人除了自己表演的成本开销外,不需要支付包括场地费在内的任何费用,还可以用打开的琴盒乃至二维码等方式,向欣赏其表演的游客寻求“打赏”。

  支持

  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在国外很多城市的商业区、景区,都能见到街头艺人表演的场景,他们用自己的才艺为市民和游客奉献表演,并通过打赏赚取生活费,亦被称为街头自由艺术家,乃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气息。此次成都市公开招募街头艺人,给其培训辅导并持证上岗,在指定地点进行表演,亦是在效仿国外和上海的街头艺人管理模式,可以促进街头表演正规化、合法化,也增加了城市休闲娱乐项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演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生活情趣。

  我国古代就有在街头卖艺、讨钱为生的群体,诸如杂耍、魔术、唱戏、武术、手艺等,也称之为江湖艺人,他们四处流浪,在各个城市表演节目,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以此养家糊口。比如在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里,即描绘出大戏台、胡僧杂耍等街头表演,由此可见,街头艺人做为一项自由职业,具有历史悠久、流动性大、不稳定等特征,如今最常见的街头艺人,多为街头音乐、魔术、绘画等表演者,在很多城市的地下通道,都能见到流浪艺人的身影。从现实社会情况来看,街头艺人并非坏现象,他们虽然处于社会底层,可也是通过劳动付出换取报酬,乃是在自谋职业,拥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因此,成都市给街头艺人合法的身份,划定时间、地点执证上岗,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体现城市管理意识的进步,不再一味强调整齐划一,开始转向人性化、个性化管理模式,给予弱势群体、底层市民更多关注,亦展示出城市的包容心与友好。(江德斌)

  期待

  草根文化有了用武之地

  让街头艺人可以正儿八经从事街头艺术表演,既让草根文化有了用武之地,又让街头艺术为大众服务,可谓一举数得。这是一件大好事。即使在国外,街头艺人也十分常见,甚至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国内这些年街头艺人越来越多,如何管理,给城市治理带来又一个难题。而招募街头艺人,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管理,有了表演规矩,彰显人性化,不失为一种管理方式的探索。

  街头艺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街头表演来谋生,这在中国古已有之。严格意义上来说,“街头艺人”与街头“乞讨卖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的表演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与格调,有的艺人不只是为了谋生,也是想通过街头表演来证明自己。街头艺人的出现,让我们的街头多了一分生机和活力,对于城市文化建设有着补充作用。

  招募街头艺人,让民间草根文化走上街头台面,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管理让一些鱼龙混杂的伪街头艺人从街头剥离出去,避免了一些不良风气和恶俗文化在社会上传播;另一方面,通过招募街头艺人,将“街头艺人”招安成正规表演,让街头艺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同时街头艺人通过表演获取了相应的报酬也是一种劳动所得,也为市民免费欣赏艺术表演提供了机会,再者也给了街头艺人一个生存空间和出口,让城市管理更富有人性化和人情味,体现城市的管理智慧和人性温度。(左崇年)

  意义

  更加包容和友善

  对街头艺人完全不管不问,容易产生扰民问题,比如有些卖唱的歌手深更半夜还在弹着吉他怒吼,很容易对周边居民带来扰民问题。而如果管得过严,几乎没有给他们在城市留下一席之地,不但涉嫌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城市管理显得缺乏人性化。

  正因为如此,所以前几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街头艺人持证上岗之后,虽然开始引起了坊间不少的质疑,但很快就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与认同。引导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等于是在上面提到的地方政府两种极端态度中做了一种平衡:既不放任自流,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规范和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就是对街头艺人采取了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成都这次向社会公开招募街头艺人的做法,就是在向上海取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体现出不但要服务和管理街头艺人,而且还要主动招揽街头艺人,把其打造成一张城市文化名牌的意识。和上海市的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度比起来,成都市的做法,无疑显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同时站在街头艺人的角度,也显得更加宽容和友善。

  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多张文化名片,不管是一处文化古迹,一座“网红图书馆”,还是某位文化名人,都可以担当城市文化名片的角色,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而这些得到城市年轻人喜欢和追捧的街头艺人,当然也可以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版图的有机组成部分。(苑广阔)

  提醒

  要防止好事办砸

  成都出招,向社会招募成都户籍或在成都合法稳定居住的街头艺人,经培训后,发放证照,在指定地点开展街头艺术表演活动,值得期待。正所谓“思路一变天地宽”。以后,市民、游客在成都逛街、购物,再也不会枯燥乏味,而是更有眼福,逛街更有逛头了。

  成都对街头艺人的要求,站在一个相对成熟的高起点上。他们对街头艺人的表现形式、言谈举止、表演风格、表演场地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污染环境、广播噪音扰民等违规行为者,将予以相应的处理。这就能避免以销售为目的的表演,也可以防止市民和游客在观看表演时受到情绪上的破坏、利益上的损失。

  公开招募的街头艺人在城市街头开展艺术表演,是一举多赢的举措。这能给城市街头增添一些热闹气氛,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能以一种更和美的方式呈现,能增加市民、游客在街头的逗留时间,丰富他们逛街的生活体验,满足他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风格的更多诉求,并为成都旅游业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街头艺人多了一条体面表演的渠道,表演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合理合法的回报,有助于他们在艺术发展之路上筑梦前行。这样更突出了城市有序、文明、智慧的个性化管理,使街头减少了劣转性变数,有了符合管理目标的可控性。

  街头艺人持证表演、有了组织是好事,不过,确保街头围观不成为扒窃、纠纷的易发地,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强防御。街头艺人表演点,要尽可能配备全角度摄像头,现场执法人员应履行必要的提醒、阻止、防范义务,防止和避免好事者办砸了,要防止和避免街头艺人的表演,有损市民、游客的利益,影响市民、游客的情绪,未提升反而有损城市形象。(卞广春)

  三言两语

  绝对能够提升城市的幸福指数。

  ——杨芳芳

  街头艺人都有一技之长,完全可以凭技艺“混口饭吃”,这是城市有温度的体现。

  ——邹子峰

  人文关怀理念深入人心。

  ——向东

  提个醒,别让那些有损公序良俗、有伤风化的表演鱼目混珠。

  ——张亮

  为这些“江湖人”提供一席之地,赞一个!

  ——马江涛

  在街头有序表演,何乐而不为?

  ——于洋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