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有竞争 消费者才会获益

2018年03月29日 07: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徐冰

  存在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多赢的市场。市场良性运转、企业自身能力提高,以及消费者红利,本质上都有赖于市场的竞争。

  ---------------------------------------------

  经过一段时间沉寂,网约车市场近日再起波澜。美团打车高调登陆上海。仅用3天,日完成订单量就已突破30万,近5成用户成为回头客。3月24日,美团点评CEO王兴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宣布,在已经进入的城市南京和上海,美团打车业已拿到了1/3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因为出现不合规车辆等情况,上海执法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美团打车”平台处以相应罚款。“美团”强势进入打车市场,掀起了不小波澜,不管是对自身的发展,还是对良性的市场竞争而言,都是不少的挑战。毕竟,初期战果能否触动市场格局,目前断言明显过早。

  毋庸讳言,网约车市场经过前期的激烈搏杀合纵连横,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局。尽管不时有“挑战者”想要抢占市场,但或因影响力、普及率,或因自身体量等因素,都未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之势,原本热闹的市场,慢慢归于沉寂。

  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竞争的好处显而易见,而沉寂的后果当然是各种郁闷——补贴没有了、打车券少了、车费提高了、约车难了……每逢上下班高峰以及恶劣天气,长时间排队等候派单和忍受较高车费,成为无可选择的选择。

  当消费者无法用脚投票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市场出了问题。很显然,网约车市场近一段时间的沉寂,是因市场缺乏充分的竞争。一个缺乏竞争或者说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会导致什么后果,无数经济学教科书早已分析得明明白白,当前的网约车市场是否符合消费者预期,他们心里自然清楚。美团登陆上海之后获得的高额订单,说明网约车市场需要更充分的竞争。而市场能否被一条“鲶鱼”搅动起来,还要看竞争者自身的实力,以及竞争规则是否公平规范。美团的挨罚也说明,“鲶鱼”不能逞一时之勇,遵守市场规则,对挑战者同样重要。

  健康的市场需要搅局者和竞争者。不能指望“好企业”发善心,时刻为消费者着想、以消费者为上帝。而从另一个角度,好企业之所以好,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有市场的压力,存在虎视眈眈的市场竞争者。存在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多赢的市场。市场良性运转、企业自身能力提高,以及消费者红利,本质上都有赖于市场的竞争。

  据报道,在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的同时,滴滴外卖近日也要上线,将强力进入外卖领域。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个好消息。唯有竞争起来,市场才会走向成熟,消费者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实红利。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