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是中国发展和制度演变内在逻辑的重要体现

2018年03月21日 08:27   来源:中国网   范永茂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政治生活中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会。

  这次会议中重要的一项议程,是审议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宪法,这是此次宪法修订最重要的内容。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也是党的主张。这次宪法修正案在全国人大的通过,标志着执政党的思想、理论上升成为了国家的意志。

  一个国家的意志,是国家为了维护存在和推动发展而产生的诉求和为了实现这个诉求的行动目标。国家意志是个人意志之上的集体集合,具有诉求整体性、行动统一性和执行公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国家意志必然是整个社会意愿的体现,也是人民所期待的目标追求。

  因此,党的主张要能够成为国家意志,党的主张出发点和归宿都必须以满足人民利益为前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党执政的根本价值诉求。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和认同党的执政地位,建立在党的主张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党的主张只有符合人民利益要求,才能成为国家意志。

  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最重要的国家意志。党的领导角色的责任担当和领导力的实现,就集中表现在这样的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兑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这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实践,也是人民根本诉求的集中表达。修改宪法,把这些最新理论和主张写入宪法,也就要把人民的根本诉求和行动目标成为国家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善于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现代政治实践中,政党与国家的紧密关系提供了政党主张可以成为国家意志的可能性,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存在着这样的必要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主张能成为国家意志,这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满足现实的需要,它对于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在这40年当中,除了发展成就外,我们的一系列制度也有重大的创新和演进,这背后的逻辑都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把党最新的理论和主张变为国家的行动。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以及现实的中国发展逻辑都清晰指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凡是党的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的主张,能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应人民的根本诉求,就能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

  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还体现在党既是执政党,更是领导一切的党。

  党首先是执政党,其责任要义在于代表人民行使好权力。党同时又是领导者,其责任要义在于如何在国家发展中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力,必须使党的主张充分体现和切实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诉求的要求。党的主张能不能成为国家意志,关键不是因为党掌不掌握政权,而是取决于党能不能引领国家发展和实现人民诉求。恪尽党的领导责任的内在要求就是党的主张必须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

  从这点上讲,今年宪法的修订又一次是中国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的重要体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