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一锤接着一锤敲

2018年03月06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新增1100万人以上

  增就业成为突出亮点

  解读:郑东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刘钟俊代表(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劳务班组长)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白天亮 李 坚 史鹏飞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报告还提出,要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郑东亮介绍,调查失业率覆盖的人群更广泛,涵盖了农民工等在城镇务工的人员,对劳动力供求的起伏更敏感,可以全面反映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作为国际通用指标,调查失业率也方便国际比较。

  郑东亮同时强调,公众对于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应全面看待。调查失业率更加敏感,有可能波动较大,比如新成长劳动力集中进入市场求职的某个时间段,调查失业率或许会忽然提高,公众对此不必太过惊慌。根据以往经验,调查失业率通常比登记失业率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去年末,我国登记失业率为3.9%。

  刘钟俊代表说,促进农民工就业,归根到底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就业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劳动技能,还包括工匠精神、新市民素质等,这就需要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可以加大力度整合优化现有教育培训资源,通过校企联姻,让企业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可以在工作现场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在现场完成继续教育培训。

  降资费30%

  降流量费建数字中国

  解读:鲁春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虹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王 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网络提速降费是支撑‘互联网+’和‘双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鲁春丛表示。

  网络提速降费实施3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网络提速降费的总体部署,更加聚焦于降低移动流量费。”鲁春丛说,当前,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越了话音业务,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取消后,我国传统话音资费已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数据流量资费以及其区分全国和本地的收费模式,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今年,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后,全国和本地流量统一,流量资费水平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将有更多获得感。

  “提速降费,尤其是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重大利好。”陈虹代表表示,上汽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0万辆规模,车辆日活跃度为99%。提速降费,将有力促进网联汽车成为手机之外的又一个移动终端,有力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相信中国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一定能走在全球前列。

  造林1亿亩以上

  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

  解读:张守攻代表(中国林科院院长)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杨文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进一步细化和安排。

  “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的绿色。”张守攻代表说,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目前生态产品是明显短缺的公共产品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土绿化快速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按照林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04%。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年均1亿亩造林任务。

  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减少,我国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减缓了全球森林资源的下降速度。张守攻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条件好的土地已经绿化,剩下的多是分布在西部地区、偏远山区等干旱瘠薄的困难立地。“沙化土地、石质山地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未来造林面临的困难会更多,要实现造林目标困难不少。”

  在国家支持下,经过多年研发,我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一大批耐盐碱、抗干旱的优良品种,在困难立地造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守攻认为,解决造林难的问题,一靠科技支撑,二靠提高投入。

  张守攻建议,下一步,应当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做好科技支撑,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和实施地区的具体条件,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造林补助金,保证各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减贫1000万人以上

  用非常之力脱贫攻坚

  解读: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马忠明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付 文 郁静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与往年相比,今年完成减贫目标的难度更大。”汪三贵说,随着脱贫工作持续推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群基本都脱贫了,剩下的大多是深度贫困地区和特定贫困人口。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打赢脱贫攻坚战,得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力。汪三贵说,应精准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这些特定贫困人口,量身定制脱贫政策,统筹使用产业、教育、生态、易地搬迁等各类扶贫手段,做到不落一人。大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汪三贵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要求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马忠明委员表示,发展产业是脱贫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有些地方存在产业项目选择不够精准、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篮叫卖”的多,龙头企业少,对贫困群众的带动能力不足。接下来,应当立足地方优势规划扶贫产业,用特色产业赢取市场。同时,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脱贫。

  降低PM2.5浓度

  治大气污染再出重拳

  解读:于会文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齐志明 赵贝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这些目标抓住了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心的雾霾治理问题,意味着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会更大、措施会更严、任务更艰巨。”于会文代表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指标要下降3%,是基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5年下降15%这一目标任务的年度分解,是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合理预期,科学、可行、可达。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大气十条”成效显著,2017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重点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有大量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于会文表示,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中,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是治本之策。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从地域看,将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从主要措施看,将协调有关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狠抓秋冬季重污染治理。蓝天,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更多。

  落户1300万人

  让进城农民安身安心

  解读: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刘丽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技术总监)

  采访:人民日报记者 邱超奕 孙 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李国祥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1300万人进城落户,必然会进一步释放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类消费需求,使之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李国祥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仅是居住地点的转变,而是要打破背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亿多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多人,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对于想要留下的农民,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进城落户的门槛,让他们“进得来”。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就业、社保、教育等诸多难题,还得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上做文章,让进城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市民的各项权益,让他们“留得住”,安身也能安心。

  李国祥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这要求不仅完善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提升“颜值”,更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增强“气质”。

  刘丽代表说,得让进城农民融进来、过得好。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都能在城市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要做到城乡互补,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更不能忽视农村的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